上班力 創業家心態

微軟亞洲研究院談創業與創業家精神

2015-05-15

創新點:創業的三大條件:不滿足於現狀、貪念、創新。

 

本文五大重點:1.當巨人沈睡時,就是絕佳的創業機會。2.創業三大條件:不滿足於現狀、貪念與創新。3.給創業者的3個建議。4.台灣跟其他亞洲新創團隊最大的差異。5. 創業家精神是人人必備的。

 

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的研究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電腦技術研發機構。

而「微軟創投加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創業加速器計畫之一。每年舉辦兩期,已培育了106家新創團隊。團隊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大陸、台灣、矽谷、新加坡等地。育成期間提供新創團隊免費計算資源(價值50萬美金),還有資金、人脈等的資源對接。也會根據各別新創團隊的需求,提供「找錢,找人,找市場,找用戶」的全方位客製化服務。不以財務回報為目的,所以孵化期間完全免費,也不占任何的股份,

微軟亞洲研究院學術合作總監潘天佑博士,與北京微軟創投加速器項目經理曹以勳(Jimmy),在演講中談到創業和創業家精神。

 

1.當巨人沈睡時,就是絕佳的創業機會

潘博士提到很多創業的機會其實是來自於大公司的失誤,這些巨人常因為既有的產品線很成功,所以只注重「現有客戶需求」的改善式創新,而忽略了「未來可能需求」的破壞式創新,在原有的制度及顧慮之下,他們會認為小市場並不值得經營,因此也不會投資研發創新的產品,像是大型電腦巨頭IBM,在沒有意識到個人電腦的發展潛力下,將PC的作業軟體外包給一家小公司,這家小公司後來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也因此成為世界首富。

潘博士指出,當巨人在沈睡時,就是創業的絕佳機會,他說:「新創團隊唯一的競爭力不是依靠降低成本,而是創新。因為大公司擁有很高的議價能力,可以獲得最便宜的成本,小公司要有能力看到大公司看不到的東西。」這也是微軟成立研究院的原因—讓微軟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中,持續維持小公司的眼光,保有各種創新的能力。

 

2.創業三大條件:不滿足於現狀、貪念與創新

潘博士認為,創業最重要的三項條件是「不滿足於現狀」、「貪念」和「創新」。如果要創業,你對於成功的貪念,必須大於對失敗的恐懼。

三大條件中,創新最為重要。創新可以是一個技術、產品,或是服務,這個觀念讓潘博士在工作時,都持續留意世界趨勢的變動,並不斷的尋找機會,終於他在1990年代發現了一個潛在的龐大商機—智慧卡,其核心技術為IC設計及系統軟體開發。潘博士並於1998年創辦了凌航科技,當時的智慧卡專利掌握在法國人手裡,凌航是亞太區第一個研發出與國外相同技術的廠商,兩年半後的評估市值為八千萬美元,相較於公司剛成立時的估值,成長了10倍。

 

3.給創業者的三個建議

對於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潘博士也提出他的三點看法:

(1)學業的重要性
許多人都誤以為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Google的創辦人Larry Page與Sergey Brin、以及臉書的創辦人Mark Zuckerberg都休學去創業,於是認為學校課業沒有用。但事實上,他們一向非常推崇學問,不然根本無法在美國的體系進入哈佛、史丹佛等一流學府,這些人會離開是因為看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現在沒有去做,很可能就永遠失去機會。

(2)持續建構技術壁壘,防止甦醒巨人的反擊
新創團隊除了趁巨人沉睡時創業,還要想當巨人醒過來後要怎麼擋住他?否則就會像開發瀏覽器的Netscape,被微軟的IE瀏覽器打出場一樣。

(3)借助巨人的力量創新
真正的重點是在創新,而不是在創業,很多大公司內也有創新部門,可以選擇一家創新的大公司,並成為他的一員,利用大公司的資源做創新。

此外,Jimmy不建議畢業後立刻創業。因為社會新鮮人沒有經驗、不懂管理、不知道如何跟投資人打交道,除非是天才,或是過去有很大量經驗的積累,不然一畢業就創業絕對失敗率會高很多。

 

4. 台灣跟其他亞洲新創團隊的差異

談到對台灣創業團隊的觀察,Jimmy表示:台灣團隊最大的挑戰就是發展速度太慢。但其實這也沒辦法,因為台灣比較沒有創投的資金在支持,像中國可能一個月的時間,產品就可以上線,但台灣會拖到半年七八個月。中國人是真的有狼性,思維也非常先進,做事情又快又拼命,然後用免費模式快速搶佔市場,譬如說招聘網站,公司刊登職缺完全不用錢,所以這個網站就可以成長得很快,或是一個平台上的服務完全不用錢,那它就可以很快的去擴張用戶還有供應商。

至於台灣創業速度較慢的原因,Jimmy覺得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先天上,台灣適不適合互聯網產業就是一個問題。互聯網產業最好的發展環境有兩種,一是內需市場很大,例如像美國、中國,二是市場小但很容易國際化,譬如說像以色列、新加坡等,最慘的就是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台灣就有點處於這種尷尬的位置,做國際化沒有像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容易,但做本土市場規模又不夠大。

然後再加上我們過去一直都沒有一個成功具代表性的創業案例。像中國有馬雲、百度、騰訊,好幾百家成功的上市公司,大家因為互聯網創業而致富,但台灣過去說實在沒有幾家成功的網路上市公司,過去幾年只有無名被收購了,然後愛情公寓、郭家兄弟上櫃,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缺少足夠的創業英雄,加上市場不夠大,創業者當然就不敢想的很遠,所以說創投也不太敢投,因為創投的目的絕對是在未來退出,要嘛上市、或者被收購,台灣這兩者的成功案例相對來說都是缺乏的。

 

5.「創業家精神」是人人必備的

北京微軟創投加速器項目經理Jimmy則提到,你可以不用創業,但一定要有「創業家精神」,這種精神包括探索、承擔風險、以及執行。

他以自己故事為例,他大學唸台大人類系,但對科技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十分感興趣,為了瞭解其背後的脈絡,他在大四下到北京擔任交換學生,剛開始他透過參加創業活動的方式接觸,但不久後發覺這樣的「旁觀者」做法,並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創業生態,於是他選擇在最後的幾個月,到北京微軟創投加速器實習,在實習期滿後成為正式員工,並擔任項目經理一職。事實上,北京微軟創投的官網上並沒有特別開實習生的缺,這個位置,是Jimmy自己主動爭取來的。這就是「創業家精神」。

 

推薦閱讀

  1. Nokia, Apple, 星巴克的興衰教我們持續成功的關鍵在於:「創辦人心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