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創新不能靠「意圖」,得靠「機制」:王文華陪你讀新書《亞馬遜逆向工作法》

2021-09-17

關於亞馬遜的書很多,《亞馬遜逆向工作法》是少數的內部觀點。兩位前亞馬遜高階主管,寫出亞馬遜成功的秘密。

我讀了這本書,與你分享精華。

 

創新點:創新不在「意圖」,而在「機制」。

 

本文三大重點:1. 為什麼多數公司無法創新?。2. 亞馬遜的創新機制。3. 這本書談成功,也談失敗。

 

1. 為什麼多數公司無法創新?

每家公司都強調創新,但只有少數的公司能真正創新,為什麼?

因為大部分公司的創新,僅止於信念、意圖、口號。

而真正創新的公司,能把創新,變成方法、流程、和機制。

亞馬遜推出過很多成功的創新,如Kindle電子書、Prime尊榮會員服務、AWS雲端運算服務、幫第三方賣家處理倉儲和物流等等。

這些創新的ideas,不是靠貝佐斯個人的天縱英明,但的確歸功於他打造了一套有助於實踐創新的機制。

照片:Daniel Oberhaus, 2019

2. 亞馬遜的創新機制

《亞馬遜逆向工作法》這本書,談的就是這套「機制」。

比如說,在人才方面,機制有:

「抬桿者招募流程八步驟」:這是為了確保公司找到能執行創新的人才。

「單一領導人/單一執行團隊」和「兩個披薩團隊」:這兩者是為了確保專案能迅速推動,避免不同專案之間有人力或資源的互相牽制。

又比如說,在產品開發方面,機制有:

「開會時禁用PowerPoint,而用六頁敘事報告取代」:這是為了確保會議真正能深入、細膩地討論複雜問題。

「有idea後立刻撰寫新聞稿和常見問答」:這是為了確保公司能真正從顧客的角度來思考所有可能問題。

以「有idea後立刻撰寫新聞稿和常見問答」為例,任何員工有新產品想法,都可以寫新聞稿,彷彿產品即將上市,要跟顧客隆重介紹。然後再寫常見問答,想像並預先解釋消費者可能有的各種問題。這兩份文件成為其他同事評估新想法的基礎。在這基礎上,內部不斷討論、修正,最後割捨,或推向市場。亞馬遜的語音助理、無人商店,都不是貝索斯個人的雄才大略,而是員工透過「新聞稿和常見問答」創造的成果。但書中也提到,大部分的ideas,經不過這套流程的考驗,在內部就被否決,永無上市之日。

「新聞稿和常見問答」機制是短期的:今天決定,明天就可以做,後天就可能有產出。但孕育創新文化沒有這麼簡單,老闆要願意投資「長期機制」。亞馬遜的長期機制包括藝術工作室(讓員工學習和實作各類創意、藝術課程)、交響樂團(一百位員工定期排演、表演)、自然生態館(員工可在四萬種植物之間開會或工作)。

3. 這本書談成功,也談失敗

《亞馬遜逆向工作法》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解釋這些「機制」,第二部分則從Kindle和Prime等實例,說明這些「機制」的實際運作。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在於不是一昧吹捧這些機制如何成功,同時也點出了這些機制失敗的案例。亞馬遜第一個數位影片下載服務「Amazon Unbox」,縱使經過「有idea後立刻撰寫新聞稿和常見問答」,還是失敗。

「AWS」開發過程,亞馬遜工程師對「六頁敘事報告」反彈說:「我們是軟體工程師,不是有MBA學位的定價專家。我們想寫的是程式,不是Word 文件。」

這些「負面案例」,凸顯出有了「機制」還不夠,當運用「機制」出了問題,領導者如何調適,才是創新成敗的關鍵。從這角度,「Amazon Unbox」失敗,後來轉型成Prime Video影音平台那一章(第九章),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

「機制」,比「意圖」重要。所以成功的領導不在於有什麼「想法」,而在於怎樣用「行動」來貫徹想法。書中貝佐斯的一句話,點出了亞馬遜成功的原因。

面對亞馬遜大大小小的失敗(Unbox、Fire Phone等),貝佐斯會對搞砸的主管說:

「我為什麼要炒你魷魚?我在你身上投資了100萬美元。現在,你有責任,必須讓我的投資獲得回報。好好想想,把你的錯誤清清楚楚的記錄下來,向公司其他領導人分享你的心得。記得,別再犯同樣的錯誤,並幫助別人避免犯這樣的錯誤。」

關鍵字是「紀錄」與「分享」,這是機制。而「必須讓我的投資獲得回報」,呼應了貝佐斯長遠思考的核心理念。

不炒魷魚,不代表貝佐斯的「寬宏大量」,而代表他的「精打細算」。只不過他的精明,不在小,而在大。不在短期,而在長期。不在意圖,而在機制。(《創新拿鐵》將送出五本《亞馬遜逆向工作法》給讀者,詳情請見臉書粉專。)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用創新案例改善工作與生活。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不錯過任何創新案例。

 

推薦閱讀: 

1.亞馬遜開髮廊?!看電商龍頭用線下搜集的資訊保持線上銷售的領先優勢

2.比爾蓋茲和貝索斯增加創意的方法:洗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