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這件外套應該是亞麻材質做成的」、「不要是水染洗襯衫都算好處理」、「有的衣服就是縮水率特別高」。
原文出自《數位時代》。數位時代為科技媒體,每日聚焦全球、中國及台灣等地區最新的科技、網路數位行銷、品牌及設計等議題。
圖說:KUMAWASH洗衣袋大約可裝入單人一週的換洗衣物,費用890元
(圖片截取:數位時代)
創業靈感從生活而來,「就是不愛洗衣服」
第一次和KumaWash團隊見面,身上穿的襯衫、外套竟成了他們討論話題。更難以想像的是,這間號稱「業界最快送回衣服」的線上洗衣公司,一年前卻沒有半個員工是清潔專家。
「一開始聽到要做洗衣,只覺得瘋了吧。」KumaWash共同創辦人林宜儒笑著說。因為這個「狂」創業計畫靈感來自另一位創辦人陳飛帆,兩個人擁有的背景全部都是媒體、數位相關領域,卻打算「落地」做「摸得到」的東西,只因為這一句話,「我超不愛洗衣服!」
圖說:KUMAWASH創辦人林宜儒(圖左)、陳飛帆(圖中)、陳飛翔(圖右)
(圖片截取:數位時代)
陳飛帆把生活痛苦丟出來討論,一開始被團隊大力反對,但林宜儒仔細思考後發現,「把洗衣服當成生意,雖談不上有太大生產力,卻是一件不得不面對的事情,更何況只要公司不倒,這輩子就可以不用煩惱髒衣服怎麼處理了。」林宜儒笑著說。
O2O創業艱辛,KumaWash目標:改變人們生活習慣
KumaWash的創業之路,想從「改變人們行為」做起。既然是新經濟嘛,得先描繪出目標族群、消費模式,「猜一猜」線上洗衣的商業輪廓,卻發現「用想的」還真不容易。
他們花了三四個月找場地、四個月磨練專業知識,集資兩千萬買洗衣機、臭氧殺菌設備、收貨機車,甚至好幾萬塊的實驗用衣物,慢慢從新手邁向專家之路。
圖說:KUMAWASH不只是收送衣物,也投資洗衣設備
(圖片截取:數位時代)
圖說:KumaWash 洗衣程序相當繁複,除了各式篩選、分類、選擇洗劑外,也加入負離子柔水機、臭氧殺菌等輔助設施
(圖片截取:數位時代)
對一般沒經驗的團隊來說,或許最快的方法,應該是找「傳統洗衣店」合作才對,省時、省錢,也能確保衣服清潔品質;偏偏他們的要求很「囉唆」,希望在24小時內送回客人衣物、得洗貼身衣物,包含內褲、內衣、襪子等,還得要用「整袋」計費,最終當然找不到合作夥伴。
「如果找不到人可以學、可以幫忙,那乾脆做得跟他們不一樣吧。」陳飛帆認為,傳統乾洗店樣樣都洗,光是要弄懂大衣、西裝這些高級衣物,沒個3到5年很難出師,所以他們懂得「取捨」,只做一般水洗衣物,「別人長處他們不做,但沒地方的去貼身衣物,KumaWash不會放過。」
圖說:KumaWash清洗完衣服後,除了依材質選擇機械烘乾、低溫烘乾外、也會幫消費者手工折疊好衣物
(圖片截取:數位時代)
KumaWash「捨棄」什麼都做的傳統洗衣模式,選擇「水洗」做為發展主軸,反而讓他們切入不同市場。
林宜儒說,一開始KumaWash服務鎖定「金融從業人員、男性、專做乾洗襯衫」,心想台灣金融業相當發達,應該很有潛力;後來才明白,原來「上班疲倦後不想洗衣服的居家消費者、新手爸媽,或是女生使用水洗服務比例還比較高」。
先推「以袋計算」取代洗衣籃,KumaWash還要做「訂閱制」
「要洗居家衣服,不如成為家裡的洗衣籃」,KumaWash一開始就打算「以袋計費」,與其一件件算錢,不如讓消費者養成習慣,袋子滿了就會想到要使用服務。不只有個人袋、家庭袋,上線8個月後,他們更推出了「訂閱制」希望綁住消費者,在兩個月內,已經導入了一成客流。
「每個月付月租費,消費者自然會覺得,那應該多用幾次服務才划算,乍看之下公司有點吃虧,但長期下來能讓現金周轉率更穩定,還能增加會員的忠誠度。」林宜儒說。
掌握「物流」關鍵,最快24小時送還衣物
不管水洗衣物有多專業、清潔,消費者在體驗服務之前,或許都很難體會。但KumaWash同時掌握了「軟體」和「物流」關鍵,讓他們的洗衣公司比業界其他人都還有吸引力。
只要在早上9點鐘到凌晨1點鐘之前,大台北市7個區域內,使用KumaWash APP預約取衣服,最慢指定時間30分鐘內,就會有收貨員到府收件,最快24小時後就能歸還衣物。
圖說:KUMAWAH收貨機車與概念店
(圖片截取:數位時代)
市面上的相關服務,大多需要3-7天,不然就是得加錢指定時段取回衣物,相比之下,KumaWash確實打出相對競爭力。
林宜儒不諱言,「物流確實不好做」,儘管一開始想找快遞業者合作,卻卡在收貨時間太長,只好硬著頭皮再自己來;加上前線收貨還要面對消費者各種洗衣「疑難雜症」,目前約15位的收送員得來不易。
台灣洗衣O2O能賺錢嗎?KumaWash:樂觀以待
雖然服務、品牌形象、口碑都有一定成績,KumaWash從今年2月上線至今,已經累積不少死忠用戶,但創業不能迴避的問題:「賺不賺錢」這件事,他們也有自身體悟。
「一定要看到公司成長曙光才行!」林宜儒坦言,光看資本額會很可怕,因為目前KumaWash資本額已經超過2千萬元,團隊人數約40人,軟體加行銷、洗衣和物流各佔一半,負擔確實很大。
但他強調,目前的訂單量比起剛開始創業成長10倍,顯示商業模式是可行的,未來考慮規模化、拓廠。加上去年KumaWash獲得國發會創業天使計畫支持,對未來「樂觀以待」。
圖說:KumaWash創業初期自行採購了許多不同材質的衣物,並進行反覆測試各類污漬跟洗劑的洗淨力實驗
(圖片截取:數位時代)
國外家政類創業困難重重,台灣機會在哪裡?
洗衣O2O確實有一定「商機」,但這樣的家政類服務,已經有美國Washio、印度DoorMint倒閉前例,台灣KumaWash認為他們不一樣嗎?
「國外許多失敗案例,都是位在社區型城市,台灣人口密度非常高,因此只要能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成功機率是存在的。」
陳飛帆表示,目前KumaWash服務集中在台北市的蛋黃區,希望未來是「幾何成長」,考慮在新北市幾個熱鬧區域打覆蓋率,同時在現有服務地區打滲透率,
他笑著說,不管是不是O2O服務,「創業都比原本想像的困難度,再多十倍就對了。」
推薦閱讀:
2.食物、屋子都能列印出來!看3D印表機的創新應用和面對的挑戰
3.死亡也能創造商機,這3家公司帶你體驗自己的喪禮和冥想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