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曾是Paypal的執行副總裁和LinkedIn的聯合創辦人,也是矽谷著名的投資人,投資的公司包括Facebook、Flickr等。2015年,霍夫曼開始在母校史丹佛大學開設「科技促成的閃電擴張」(Technology-Enabled Blitzscaling)課程,利用多家企業案例,討論新創企業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帶給學生最直接的案例與知識。
本文三大重點:1.「閃電擴張」可以幫助企業取得先機。2.規模擴張的三個面向和困難。3. 給予誠實的意見回饋是組織快速成長的關鍵。
1.「閃電擴張」可以幫助企業取得先機
「閃電擴張」的原文「Blitzscaling」是從德文的「blitzkrieg」(閃電戰)而來。「blitzkrieg」(閃電戰)是二戰時,德軍採取的軍事策略,軍隊只需必要的武器、軍糧,就可以非常快速地行動,出奇不意地攻擊敵軍,並且取得勝利。當行動快速,離勝利就只剩一半了。但是,只要選擇持續征戰,便沒有退路,只會大勝利、或是大失敗!
企業的「閃電擴張」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一家新創公司決定要快速地擴張,相較於選擇穩定成長的公司,前者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但是,「閃電擴張」就防禦和進攻的面向來說,對企業是必要的。
從防禦面來說,一間公司擴張規模的速度要比競爭對手快,因為最先和顧客接觸的企業,最可能贏得客戶。而且,大規模的優勢,便是企業可能取得「勝者近乎獨佔(winner-takes-most)」的地位。另外,在全球化的企業環境中,企業甚至可能不知道競爭者到底是誰,所以,若是能越快擴張,就有機會搶得先機。
從進攻面來說,某些企業需要具備一定的規模後,才會有價值。舉LinkedIn為例,這個以商業客戶為導向的社群服務網站,由霍夫曼和其他五位創辦人在2002年12月成立,並於2003年5月正式在矽谷營運。一開始,LinkedIn只有20來位用戶註冊,後來,用戶數逐漸成長,因此,全球最大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決定投資LinkedIn。
圖說:社群服務網站 LinkedIn(圖片來源)
2008年,LinkedIn乘勝追擊,它擴大規模、成為全球企業,在倫敦設立公司,也建立了西班牙文和法文的網站。2010年,真是LinkedIn快速成長的一年!到了2010年年底,LinkedIn的會員達到9000萬人,而且LinkedIn在全球的10家公司,更有近1000名員工,之後幾年,LinkedIn的用戶持續成長,到現在共有超過4億的會員。因此在2016年,微軟決定以262億收購LinkedIn,看中LinkedIn客戶群,讓它更有機會銷售產品和服務。
所以,從防禦的面向來看,「閃電擴張」讓企業可以守住顧客、企業規模,而不被同業搶得先機;從進攻面來看,若是一家企業,像是LinkedIn,不努力擴張,讓規模達到一個程度的話,公司不見得有價值,因為LinkedIn能被微軟看中的,正是它橫跨全球的龐大客戶群。
2.規模擴張的三個面向和困難
看完了LinkedIn的案例,霍夫曼更提到「規模擴張有三個面向」。其中,「提高企業收入」和「壯大基礎客戶」兩項是企業最容易專注的部分,若是無法達成這兩個面向,企業便無法成功。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面向,就是「擴張企業組織的規模」。企業組織的規模若是不夠,便無法掌握營運的各個面向,更會連帶影響企業收入、無法壯大客戶層。
規模的數量如果達到一定標準,就會晉級,並分為:家庭、部落、村莊、都市、國家。家庭規模的企業,有個位數的員工;部落規模的企業,有以數十計的員工;村莊規模的企業,有以數百計的員工;都市規模的企業,有以數千計的員工,而國家規模的企業則有超過一萬名員工。這些都是大概數目,而非固定標準。
閃電擴張通常發生在部落規模和村莊規模之間。此時,一間企業的產品已經能為其客戶創造價值,而且一間企業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資料,對產業競爭、未來有所認識。
在這個時候,企業就該開始「閃電擴張」,這會帶來兩個優勢:專注和速度。已經成功的品牌難以像新創企業一樣,能夠專注地、迅速地做一件事;而其他新創企業雖然也具備專注和速度,但生意可能還沒做起來,無法與已經介於部落和村莊規模的公司競爭。
一個經典例子是Groupon從2011年上市後,虧損連連。當Groupon成功達到部落規模和村莊規模之間的規模後,它在低階和高階市場都面臨激烈競爭。由於,它未能快速擴大規模、創造具有持續性的產品,Groupon錯失了一個徹底改變產業的機會。
圖說:團購網 Groupon(圖片來源)
3.給予誠實的意見回饋是組織快速成長的關鍵
企業組織的成長和其自身的企業文化非常有關!霍夫曼說:「如果想讓企業組織快速成長,就必須讓員工對彼此負責。這不僅指對上級或下級負責,更包括對同事彼此、對每個人負責。」
舉Facebook為例,它的企業文化反映了「讓世界變得更開放、更加緊密連結」的宗旨。在公司,員工們除了喜愛自家的產品外,員工之間進行對話,給對方誠實的意見、回饋,幫助公司開發更好的產品、培養更優秀的領導者,還能讓個人或團隊都能變得更加強壯。還有,因為成就而慶祝時,也要時時警醒自己,因為公司離真正的目標還很遙遠。
圖說:社群網站 Facebook(圖片來源)
在企業組織規模擴大時,企業需要從「一個時間做一件事」,變成「一個時間同時做好兩件或更多事情」。在部落規模,所有員工專注於同一項任務。到村莊規模,企業主可能需要增加新部門,讓公司內部分工。這一切都是為了取得成功,但晉級的過程中,企業各部門開始相互區分,真正形成一個企業組織。所以,如何讓各個組織合作、給予彼此回饋、幫助組織進步,企業文化便不可或缺!
從LinkedIn、Facebook的成功案例中,了解到閃電擴張對企業的重要、和企業文化的關係。然而,看了Groupon的案例,一家新創企業若是失去先機,沒有快速地擴大公司規模,以因應市場,將可能導致失敗。從霍夫曼的分析中,或許,新創企業可以考慮採納「閃電擴張」的觀點,讓公司搶得先機。
參考資料:
3.How Facebook Keeps Scaling Its Culture
6.Facebook成長的三個管理秘密,讓營運長桑柏格告訴你!(數位時代)
推薦閱讀:
3.別被騙了,休學創業通常是死路一條!關於矽谷新創公司3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