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大企業投入到智慧家庭的領域中,阿里巴巴在7月5日的「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2017夏季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第一款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這款智能音箱不僅能聽懂中文的指令,還具有居家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等功能。相信「天貓精靈X1」將對Amazon、Google以及Apple帶來巨大的威脅!
本文3大重點:1. 消費者買單的關鍵 – 聰明介面、多元服務及豐富內容。2. 資訊時代的平台經營哲學 – 開放 vs. 封閉。3. 回歸現實,智慧家庭終究以人為本。
研究機構Harbor Research預估,2020年智慧家庭在自動化及娛樂的應用產值將達千億美金。吸引了包括Amazon、Apple等指標性廠商,先後推出產品試探市場反應,現在連阿里巴巴也要來分一杯羹。在這未來潛力極大的領域,是哪些因素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呢?
創新拿鐵曾經介紹過美國的幾個重量級品牌:Amazon、Apple、Google及Facebook目前在智慧家庭領域的發展。本文將從消費者及開發商角度深入分析,並探討智慧家庭的本質。
1. 消費者買單的關鍵 – 聰明介面、多元服務及豐富內容。
在智慧家庭的情境中,硬體角色漸漸退居幕後,各家廠商為消費者帶來的價值主要來自整合的服務及豐富的多媒體內容。以下將從「介面」、「服務」及「內容」三個面向解讀消費者對智慧家庭的期待。
A. 聰明的介面
目前「語音」仍是人與機器之間主流的互動方式,如何讓機器處理人類語言並正確理解成為最大挑戰。
Amazon的Alexa在語音處理方面需要一些前置作業輔助。舉例來說,若要Echo聽懂:「Alexa,幫我訂個海鮮口味的披薩外送。」須先安裝披薩店的app才能完成訂購流程。
(圖片擷取: cdn)
相形之下,Apple的Siri和Google的Assistant表現較為人性化,直接由對話來理解使用者的真正目的,無論是訂購披薩或查看餐廳評價,都能得到滿意的回應。
(圖片擷取:google)
在語音之外,Facebook的Jarvis還加入視覺的應用,提升訪客管理、居家照顧的安全性;在某些不適合以聲音下指令的情境中,即時訊息的文字介面也是選項之一。對消費者來說,好的介面除了準確、人性化,還要提供不同情境中一致的使用體驗。
B. 多元的服務
智慧家庭的終極願景是家中所有設備能彼此溝通,讓使用者以各種直覺方式隨心所欲地控制。處理生活瑣事、採購清單等好用的線下服務也是吸引使用者購買的主要因素。
Amazon不停進化的網路銷售隨著Echo深入家庭,購物變得更加容易。在幅員廣大的美國,不必出門就能輕鬆採購是一大賣點。
Apple目前主要的重心仍是智慧家電。以Siri作為窗口,利用行動裝置的app自動化家中各種日常事務。如:燈光控制、空調、智慧門鎖等等,可從遠端控制或依照使用習慣排入流程。
Google的搜尋能力讓家中彷彿多了一位隨時待命的萬能管家。媽媽開車上班需要的路況、爸爸回家做飯需要的食譜、小孩回家寫作業需要的資料,都能從「Hey Google!」獲得及時的資訊。
C. 豐富的內容
好聽的音樂、有趣的電影或是熱門的影集都可以為家庭生活增添許多色彩,多媒體娛樂也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
(圖片擷取:moviescopemag)
根據估計,Amazon的會員訂閱服務「Prime」在美國已有6千多萬用戶,一年繳交99美金就能無限量享受音樂、影集、電子書等內容。
Google有全球最知名的免費影音資料庫Youtube,也有銷量達3000萬、讓大部分電視具備互動性的數位電視棒Chromecast。兩者結合讓影音內容輕鬆串流到家中各種螢幕及音響,提供隨傳隨到的娛樂享受。
Apple的iTunes / Music有大量的使用者基礎,結合Siri的Apple TV讓觀眾與內容產生互動,觀賞電影的過程中隨時可以對Siri提出疑問:「這部片的主角是誰?」、「這首配樂是誰的作品?」。省下搜尋的步驟,讓資訊隨手可得。
三者在多媒體娛樂的實力相差不遠,想抓住消費者的心需要更多的差異化。如獨家授權的內容、更多的加值應用。
(圖片擷取:digitaltrends)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消費者期待一個聰明貼心又無所不能的聰明家居。不過,若要把家中所有空調、照明、咖啡機等家電通通智慧化,爭取更多的周邊設備商加入就成為首要條件。然而,是什麼因素影響廠商的投入意願呢?
2. 資訊時代的平台經營哲學 – 開放 vs. 封閉
從生態系的觀點看來,對開發者友善的平台能越快擴展生態系的多樣性。Google及Amazon選擇擁抱開放,降低進入門檻以吸引廠商投入;Apple則是維持一貫的謹慎態度,對自家產品及開發商有諸多限制和嚴格審查,形成相對封閉的生態。
(圖片擷取:tech.qq)
從結果看來,Amazon與Google的確在設備的成長速度上取得優勢,開發者遇到問題可以很快從各個技術社群、官方論壇取得回饋,加快各家開發商推出產品的速度,爭取上市時間。
不過,進入門檻不高的另一層涵義代表產品容易抄襲,單純製造設備的廠商應該很快就會發現各種山寨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 接下來就是一陣廝殺的紅海市場。
此外,就如同在Android多如繁星的裝置上開發app的經驗,開發商必須對市面上「每一種」主流設備客製化設計的痛苦,也是不為外界所知的辛酸。
另一方面,封閉全然一無是處嗎?
從Apple行動裝置的策略觀察,封閉的生態系相對有序,使用者較少遭遇「選擇困難」的窘境,廠商也不需應付千奇百怪的開發環境。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資訊時代隨著技術演進,惡意攻擊從軟體開始擴展到硬體層級。因此,徹底檢查設備中每個元件,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的風險。未來家庭應用的情境從語音擴展到視覺後,安全更是不能妥協的堅持。
(圖片擷取:slate.com)
總結以上,無論平台是開放或封閉,在運算需求漸漸移到雲端的未來,硬體的特色或許將變得模糊,智慧家庭的焦點轉移到如何完善、連結線上與線下的「服務」及「內容」。這也是台灣的硬體產業必須提早思考的問題。
從Tesla開放自有專利開始,我們可以預見越來越多企業擁抱開放,希望吸引更多資源投入,帶動整個產業一起成長茁壯,不再汲汲營營於零和遊戲。雖然開放也許帶來混亂,但我們總能在沉澱後找到智慧的結晶。
3. 回歸現實,智慧家庭終究以人為本
Echo的銷售佳績讓Amazon在智慧家庭的市占保持領先,接下來除了努力讓Alexa表現得更貼心,豐富的影音內容要如何轉化為獲利也是觀察重點。
此外,近期造成話題的無人商店「Go」,實質上也是利用Echo再加入機器視覺做應用範圍的延伸,若初步實驗成功,客製化的智慧助手開始擴張到各種場合,Amazon將成為名符其實的通路霸主。
在行動時代獲得巨大成功的Apple,目前看來在智慧家庭的腳步仍有些蹣跚,嚴格的規範拖慢了進展。但從另一方面思考,智慧家庭未來發展普及、更貼近生活之後,對安全及隱私的要求會更加嚴苛,初期的劣勢將扭轉為優勢。再加上原本擅長的人機介面及工業設計水準,也許能夠急起直追。
Google嘗試讓人工智慧進入家庭,若整合原有Gmail、Google Map等各種好用服務,再連結未來將重新定義「移動」及「空間」的無人駕駛自動車,將來從離開公司的那一刻起,就彷彿踏入家門,充滿科幻感的生活即刻成真。
回到台灣,面臨即將到來的人口結構轉變,智慧家庭的概念或許能夠提供我們一些思考方向。
根據推計,台灣將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7%),日漸擴大的長期照護人力缺口,使家中長者必須依賴專為高齡使用者設計的居家服務。
銀髮族群所需要的無障礙溝通及接送、採購的需求正好藉由智慧家庭友善的語音介面做為橋樑,連結各種線下服務來滿足。有遠見的相關單位及廠商應該做好準備,除了預先研擬法規,更需要科技、設計、醫療等產業大範圍的跨領域協作,才能在下一波機會來臨前佔據有利位置。
不論最後的贏家是誰,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都希望在忙碌的一天結束之後,聰明的家庭小精靈可以輕鬆地把我們的注意力從各種行動裝置和日常瑣事中解放,讓同個屋簷下生活的每位成員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生活。畢竟科技除了帶來便利的服務,更需要熟悉的溫度。
推薦閱讀:
1. 你也能擁有鋼鐵人的智慧管家!Google、Amazon決戰下個千億美金產業
2. 下圍棋只是開始,Google和Facebook在人工智慧的佈局
3. 長途駕駛不再寂寞!Toyota Kirobo Mini將與你為伴!
參考資料:
1. Harbor Research’s Infographic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mart Services
3. Google Home vs Amazon Echo vs Apple Home: Alexa adds IFTTT support
4. Google Home: a speaker to finally take on the Amazon Echo
5. Google Home vs. Amazon Echo: Alexa takes round 1
6. Is Apple Losing the Smart Home Battle?
7. 蘋果 HomeKit 雷聲大雨點小,全因為龜毛要求太多?
8. Apple is screwing up HomeKit; here’s how they can fix it
9.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 The choice is obv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