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太空玩到行天宮,從買房、走秀到社群互動,虛擬實境的用途一直在擴大。現在要變成任意門,引領消費者身歷其境的穿梭各地商場,讓大家不用出門,也能買盡天下物。
本文四大重點:1. VR讓消費者體驗品牌,體驗最終成為消費行為。2. 阿里的Buy+功能,帶領消費者穿梭各地,感受全新的購物經驗。3. VR提供虛擬的試衣間,在超商採購還有AI助理,讓體驗加分。4. VR不是萬靈丹,用戶數量和用戶體驗才是關鍵。
1.VR讓消費者體驗品牌,體驗最終成為消費行為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簡稱VR)是利用電腦模擬三度空間的世界,讓消費者產生身歷其境的感覺。2015年迪士尼在宣傳電影《星際大戰:原力覺醒》時,為了帶給全球粉絲全新的感官刺激,推出星際大戰VR預告片,還設計了劇中角色-凱羅·忍(Kylo Ren)、機器人R2-D2、BB-8,以及帝國風暴兵頭盔等四款Google Cardboard,限量20萬份。粉絲們只要用手機下載《星際大戰》官方網站APP,就可以透過Cardboard體驗片中緊張刺激的虛擬實境,並感受品牌的價值,從而啟動了購買商品的意願。因為效果卓著,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利用VR來推廣手中的商品,讓VR儼然成為嶄新的銷售利器。
圖說:四款星際大戰設計的 Google Cardboard
(圖片擷取:Google)
VR的體驗也可以應用在旅遊服務 (例如萬豪酒店Marriott的VRoom Service,讓房客用VR設備就可以在客房內環遊世界)、時尚精品 (例如法國Dior的Dior Eyes,讓客戶可以用VR去看時裝秀)、餐飲消費 (例如麥當勞的Happy Goggles,讓消費者用完套餐後可以將餐盒折成VR鏡片,體驗滑雪主題的遊戲)、汽車試駕 (例如Volvo讓駕駛人用Google Cardboard試駕新車XC90)、賣場促銷 (例如韓國The North Face服飾讓顧客在賣場內用VR感受搭乘雪橇的馳騁快感來促銷羽絨衣)、食品推廣 (例如Oreo用VR體驗廣告帶領消費者進入童話般的新餅乾製作過程)、媒體發行 (例如紐約時報讓訂戶用Google Cardboard觀賞其發行的一部名為The Displaced的紀錄片,身歷其境的感受戰爭中兒童的流離失所),以及教育訓練 (例如韓國三星用其Gear VR設備模擬高空及公開演講情境,訓練有懼高症及舞台恐懼症的人)。最近(2016年11月)全球最大的銷售活動: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也採用VR技術,成功創造了新的銷售紀錄。
(圖片來源:Google)
2.阿里的Buy+功能,帶領消費者穿梭各地,感受全新的購物經驗
2016年4月阿里巴巴展示VR購物「Buy+」功能,取其諧音「敗家」,宣稱可以百分百還原購物場景,讓消費者購物High翻天。
只要戴上VR眼鏡,用戶在家裏就可以體驗在世界各地的百貨公司裡瀏覽商品。用戶可以用視線及手勢,與VR 3D動作捕捉系統產生互動,把喜歡的商品抓到手裡,透過聽覺及觸覺(利用手上裝置的振動頻率,讓消費者產生觸摸物體的感覺)的模擬技術,感受商品的結構與品質,然後下單及付款。所以VR就像是任意門,讓用戶安坐家中也可以買遍全世界,又好比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開啓了所有人的購買慾望。
將VR應用在購物網裡最大的挑戰,就是將商品1比1的真實呈現在虛擬環境裡。為此阿里啓動了「造物神」計劃,利用TPMS 3D建模技術,聯合數百萬商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3D商品庫,加速實現虛擬世界的購物體驗。目前阿里的工程師們已經完成了數百件精密的商品模型,接下來將要開發標準化的工具,達到快速量化的3D建模,讓有興趣的商家可以很快為用戶提供VR購物體驗。
在展示了Buy+虛擬實境的購物技術後,2016年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首度採用Buy+,讓買家身歷其境的在賣場購物,買家用一元人民幣購買VR眼鏡後,即可配合智慧型手機使用。在阿里巴巴的影片裡,買家前一秒人還在杭州,戴上VR眼鏡後就立即飛到了紐約時代廣場,進入美國最大的梅西百貨享受購物的樂趣。逛完了紐約,還可以轉到日本,在虛擬環境中搭乘地鐵,瀏覽東京的台場、彩虹橋,以及摩天輪。天貓商城還推出AR擴增實境遊戲,讓買家用智慧型手機在商城頁面內找尋各個品牌的狂歡貓,完成操作就可以領取獎勵,藉此吸引更多買家上線購物。
加入Buy+頻道的商家除了美國的梅西百貨外,還有Target、Costco,以及P&G。日本地區則有松本清藥妝,以及秋葉原動漫店。澳洲方面有Chemist Warehouse連鎖藥房與健康食品集團Freedom Foods。此外,總計有235個國家及地區參與了此次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在VR購物加持下,2016年雙十一購物節一天的營業額達到了1207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912億元成長了32%,更是2009年第一次舉辦時,營業額5000萬元人民幣的2414倍。
3.VR提供虛擬的試衣間,在超商採購還有AI助理,讓體驗加分
VR不但能讓消費者身歷其境在賣埸購物,如果想買衣服時還能提供虛擬試穿。消費者只需要面對著電腦螢幕上的鏡頭,電腦會捕捉消費者的身形反映在營幕內,而旁邊就是想要購買的衣服。透過手勢的抓取,穿衣及放回的動作,消費者就可以好像在試衣間裡試穿,然後將選好的衣物加入購物車,隨後點擊付款即可。
如果在購買過程中需要協助,VR系統還可以搭配AI人工智慧,提供有用的資訊及意見。意大利的inVRsion公司有一款VR購物系統名為ShelfZone,具有AI輔助裝置。家庭主婦使用VR眼鏡,手持VR握桿,就能在虛擬的超級市場中採購日常生活用品。過程中使用者以談話方式告訴AI所需要的用品,AI 就會迅速找到商品並且標示價格,也可以依個別要求,列出食品的成分,並且提供折扣以及優惠的建議。甚至還提供用戶親友的使用推薦,以及安排宅配的送達時間,讓主婦在家採購也享有私人的助理協助。
4.VR不是萬靈丹,用戶數量和用戶體驗才是關鍵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 預測2017年VR裝備的全球出貨量為1060萬台,產值為13.1億美元,較2016年800萬台及產值9.3億美元分別成長33%及41%。VR看似前景無限,但競爭也愈來愈白熱化。阿里巴巴移動平台資深總監庄卓然表示:「VR的門檻是用戶數量和用戶體驗的平衡,如果用戶量不夠大,平台意義不大;但體驗不好,同樣沒有意義。」
VR購物的付款功能不流暢,就是種不好的體驗。2016年5月, eBay 與澳洲零售商 Myer 合作推出VR百貨商場,免費贈送 2 萬個 Google Cardboard提供給消費者使用。消費者下載eBay 的VR百貨App後進入採購,透過「eBay 視覺搜尋」系統,只需要凝視產品幾秒鐘,就可以把產品放進購物車裡,但卻必須要摘下Cardboard,返回 eBay App 後才能付款,並没有將虛擬購物與付款的流程作連貫。
2016年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雖然以Buy+成功打響了VR購物的名號,掀起了一陣虛擬購物的熱潮,但事實上此次Buy+上線的品牌只限於國外商家,與天猫商城數百萬的商家相比,在數量上實在是不成比例。網路上也有買家表示,Buy+可供點選的海報畫面太小,給用戶採購的動線也只能直線,不能轉彎,而且付款方式缺少虛擬收銀機的概念,讓虛擬購物的流程出現斷層。
VR購物的問題還有VR眼鏡,便宜的硬體裝置如Google Cardboard,或是淘寶上可以買到的VR眼鏡,帶來的體驗都不夠好。而能帶來較佳體驗的裝置,例如HTC Vive,則是價高量少,還無法普及。如果要達到商品擬真的效果,賣家們還要做商品的3D建模,但目前在技術上仍存有許多難關要克服。至於要建立VR商品資料庫,現階段也仍缺乏一個簡單、有效率,且低成本的方式。阿里巴巴表示,未來他們會建立標準,並透過軟體研發等方式,降低賣家在商品建模的成本,目標是要將店家在發展VR、AR所需要做的工作,都變成阿里巴巴平台上可以輕鬆取用的基礎建設。
VR購物的發展趨勢,讓實體賣場的功能越來越小。未來國內的精華地段,例如台北的信義計劃區與台中的七期,大型百貨商場林立的現象可能會消失。有人說,VR購物是以假亂真,內容都是虛擬的,只有交貨到手的商品才是真實的,但如果再搭配AR擴增實境的真假難分,則虛擬與真實的分際就更加模糊了。
圖說:俄國攝影師Alexey Menschikov 拍攝的「虛實之間」
(圖片擷取:Google)
參考資料:
2.The future of retail: AI assistants and virtual reality could ‘replace high street shopping by 2050’
3.VR shopping: How retail stores are using VR to make shopping more fun
推薦閱讀:
2.買房、走秀、Facebook的社群互動?虛擬實境全面啟動!
3.新創公司SpaceVR宣布:全球首顆VR衛星最快明年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