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力 非營利組織創新

職場最重要的新本領:「串連力」!看這位創業家如何串連科技、製造,和公益

2021-09-23

創新點:用新技術幫助弱勢,串聯資源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本文三大重點:1. 用眼球追蹤系統,重新釋放漸凍人藝術家的創作靈魂。2. 以3D列印為戰爭失去雙手的男孩製作義肢,重新點亮人生。3. 簡訊安排待用餐,讓需要的人不再餓著肚子煩惱下一餐。

 

「Not Impossible Labs」是美國一間新創公司,專門在一般人忽略的角落,製造大家原先以為「不可能」的驚奇。

創辦人Mick Ebeling原先從事媒體製作,從動畫設計工作室「FUEL」起家,被收購後成立商業電影製作公司「The Ebeling Group」 (TEG),曾參與製作《追風箏的孩子》、《007量子危機》等熱門電影,也和漫威工作室製作一系列短片《One-Shots》。

2003年,Mick在一次參觀展覽的過程中,偶然開啟了創辦Not Impossible Labs的契機,他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一點一滴的改變世界。

 

1. 用眼球追蹤系統,重新釋放漸凍人藝術家的創作靈魂

2003年,Mick到洛杉磯參觀塗鴉藝術家Tony “TEMPT1” Quan的展覽,他非常喜歡TEMPT1的作品,進一步了解後,赫然發現這些作品很可能已經成為絕響,因為TEMPT罹患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漸凍人」的疾病。

雖然TEMPT1身體完全癱瘓,但他的思想運作無礙。多年來,TEMPT1只能透過一張寫滿英文字母的卡片和外界交流:家人或看護用手指在字卡上滑動,TEMPT1以眨眼來回應,藉由這樣的方式一字一字慢慢拼出句子;雖然可以簡單地溝通,卻再也無法盡情創作。

 

(圖片來源:ARTIFACT ARCHIVE)

 

Mick了解狀況後,馬上召集了一群黑客和藝術家,一起來為TEMPT1想辦法。

他們聚在Mick家的客廳開始腦力激盪、動手實作:硬體工程師把LED燈、小型攝影機用膠帶綁在一副海邊買來的太陽眼鏡讓藝術家戴著。攝影機的訊號會傳到電腦上,由軟體工程師撰寫程式,追蹤眼球運動的軌跡再轉換成螢幕上的線條。他們一邊進行測試、一邊修正調整,又加上了繪製不同線條樣式和色彩的功能。

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他們完成了第一版的原型機,命名為「EyeWriter」。TEMPT1試用後,形容這種重拾「噴漆罐」的感覺就像「在水下憋氣五分鐘之後,再度能夠深呼吸。」

七年之後,TEMPT1使用Eyewriter創作出癱瘓之後的第一幅新作品。EyeWriter也被《時代》雜誌評選為50項最佳發明之一,一起被MoMA收藏

此外,比起一台商業的眼動儀動輒一萬美元的價格,EyeWriter成本大約只需要一百美元,原始設計檔和組裝方式也免費釋出,讓有需要的人自行購買材料組裝,幫助了許多有著同樣問題的人。

也因為被這次經驗激勵,Mick發現技術除了用來商業化賺錢,其實還能改變許多人的一生。於是他在2013年成立了「Not Impossible Labs」,以「降低技術門檻、改善人類生活」作為使命。

 

2. 以3D列印為戰爭失去雙手的男孩製作義肢,重新點亮人生

2013年,《時代》雜誌刊出一篇文章,敘述一位14歲的蘇丹男孩Daniel Omar在內戰中意外被炸彈波及,雖然在美國外科醫生Tom Catena的緊急手術下保住了性命,Daniel仍失去雙手,也煩惱自己從此會成為父母的負擔。而在蘇丹,約有五萬人和Daniel和有著相同的命運。

Mick當時也剛成為人父,看到這篇報導後被Daniel的一番話「直擊內心」。他開始找來義肢專家、生理學和物理治療師,籌組團隊、添購設備,想辦法幫助Daniel。

 

(圖片擷取:Not Impossible Labs)

 

幾個月後,Mick帶著團隊和3D列印機到了蘇丹,在外科醫生Tom協助之下找到Daniel,為他設計出一雙手臂。自從失去雙手之後,Danile又再度能夠自理生活;更棒的是:還能參與為其他人製作義肢的工作。

對蘇丹人來說,要裝傳統義肢約需要15,000美元,還得冒著從國外訂製進口的風險。而3D列印的生產成本約為100美元、現場6小時就能製作完成。

離開蘇丹前,Mick與團隊還訓練難民營的常駐醫生和當地技工該如何使用這套3D列印設備,希望他們離開後,這套系統能持續發揮它的功能、改變更多人的人生。接下來,Mick也計畫在越南、柬埔寨、哥倫比亞等其他國家開設分部,以相同模式解決當地問題。

 

3. 簡訊安排待用餐,讓需要的人不再餓著肚子煩惱下一餐

雖然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卻也是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每天有5千萬人得煩惱下一餐在哪裡。再加上從2020年開始,COVID-19疫情讓學校停課、許多人失業,越來越多美國人擔心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裡來,餐飲業也因為居家隔離慘澹經營。

然而,實際上美國的食物相當充裕,問題在於食物該如何送到需要的人手中。雖然政府多半會提供補助,讓民眾領取食物卷到商店兌換;但研究發現,許多人會因為使用食物券、或在食物銀行排隊感到尷尬,甚至決定寧願餓肚子。

Mick研究了這個現象,認為一定有辦法讓人們「維護尊嚴的同時也能填飽肚子」。

 

(圖片來源:Bento)

 

於是,Not Impossible Labs在疫情期間啟動了「Bento」(便當)計畫,目的是解決飢餓和餐廳業務萎縮的雙重問題。

首先,Bento從政府和企業募集資金,提供作為待用餐的經費來源,再徵求願意合作的餐飲業者,以折扣價格提供待用餐服務。接下來,Bento與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構合作,需要的人登記並經過資格查核後,就能加入Bento會員名單。

任何人成為Bento會員後,只要簡訊傳送「hungry」到指定的電話號碼,就可以在當地合作提供待用餐的餐廳預約想吃的餐點,收到餐點完成通知後就能取餐,整個流程就像一般的外帶自取。此外,Bento用戶也可以設定「素食」、「麩質過敏」、「低脂飲食」等限制,不會因為價格考量犧牲健康。

對餐廳來說,參與Bento計畫除了幫助業績,也不需要改變營運模式,因為Bento和原先的訂購系統相容,過程非常流暢,以至有98%的餐廳員工甚至不知道他們一直在提供待用餐的服務。

由於成效良好,Bento從Not Impossible Labs分拆成為獨立公司。光是2020年,Bento就為美國7個城市有需要的人提供了12萬份餐點。

未來,期待Not Impossible Labs能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多「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驚奇!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用創新案例改善工作與生活。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不錯過任何創新案例。

推薦閱讀:

1. 哪裡有最多的企業家人才?到監獄裡去找吧!非營利組織 Defy Ventures 用「第二次機會」培訓更生人,把紐約大毒梟變成扭轉人生的企業家!

2. 「若地球40分鐘後就要毀滅,你想對在乎的人說什麼?」這位放棄醫學院的「故事收藏家」傾聽你我的故事,讓愛不再遺憾

3. 大家都做一樣的事,為什麼有人特別成功?兩位英國正妹巧妙利用「人性」,打造全球最夯的「剩食交換」平台

 

參考資料:

1. This app lets hungry people secure their next meal with a text

2. HUNGER: NOT IMPOSSIBLE IN PARTNERSHIP WITH SALESFORCE AND POSTMATES

3. Not Impossible Labs

4. How Not Impossible Labs Creates Solutions for Many by Solving for One

5. Mick Ebeling – WikiPedia

6. How a California man is using 3-D printers to bring prosthetic limbs to war-torn Suda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