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介紹

政客和名嘴小心了!Google「Fact Check」讓民眾分辨真假新聞

2016-11-07

隨著日益靠近的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與川普,在辯論會上你來我往,而各方媒體也在帶風向,讓社會大眾被真假參雜的資訊包圍。因此Google News在10月13號就順勢推出「Fact Check」標籤,一種查證新聞是否屬實方法,讓民眾能很快地戳破政客們的政治手段。

本文四大重點:1.搭上大選熱潮,Google順勢推出「Fact Check」。2. BBC與CNN透過記者查證,推出「Reality Check」服務3.用「Fact checking」查證健康與社會議題。4. 資訊爆炸,台灣該有「新聞查證」的機制嗎?

 

1.搭上大選熱潮,Google順勢推出「Fact Check」

根據Google新聞部副總裁Richard Gingras所說,Google News在近七年已推出「深度」、「本地資料」、「維基百科」等多項標籤,讓讀者能更輕鬆找到想看的類別。

 

66

圖說:「本地資料」、「深度」的標籤,(圖片擷取自Google News

 

搭上美國選舉的熱潮,Google News更順勢推出「Fact Check」標籤,用來判斷新聞報導是否屬實。而Google News如何判斷一篇新聞是否要有「Fact Check」標籤呢?Google是透過人工智慧來執行,以下有兩種管道。

A.透過org(Google、Yahoo!、Bing成立的網站,透過三方共同定義資訊內容,讓搜尋能夠顯示更精確的結果)中的聲明已審查標記(Claim Review)

B.查詢相關可靠網站的文章(如:Fact checker、Fact or Fiction),根據Google的定義,這些網站需須符合下列四點。首先,文章中「宣稱」和「事實」要能清楚地被讀者辨認;再者,如果文章中有分析,需要清楚標明來源及使用的方法;此外,網站必須是沒有黨派立場,且資金來源透明化;最後,文章標題必須符合文中內容,而且文章需要有個明確的結論。

「Fact Check」將會在Google News的網站上、IOS及Android的Google News應用程式中出現,並只開放給英國與美國用戶使用。雖然Google並沒有聲明「Fact Check」的標籤是為了美國大選而推出,但推出時間(10月13號)位於第二次總統辯論(10月9號)與第三次辯論(10月19號)之間,讓大家不免猜測Google News搭著大選的順風車,趁勢推出新功能,吸引民眾。

 

55

圖說:「Fact Check」的標籤,點進標籤可以看完整的查證報告(圖片擷取自Google News

 

2.BBC與CNN透過記者查證,推出「Reality Check」服務

在Google News推出「Fact Check」前,歐美各大媒體如BBC、CNN都有推出類似的服務。以BBC的「Reality Check」服務為例,它跟Google News的不同在於,BBC是用記者實際查證而非人工智慧。

在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一次辯論後,BBC查證了候選人的言論,並給屬實的言論一個「Reality Check」的標籤。

 

舉例:

希拉蕊:紐約的犯罪率在近幾年逐漸降低,尤其是謀殺

川普:你錯了,謀殺率在升高,回去查查吧!

 

根據BBC記者的查證,透過FBI的數據,紐約市的謀殺率在2014年到2015年間的確微幅上升,因此BBC在這個論點的右下角標記了顯眼的「Reality Check」標記。

 

234

圖說:「Reality Check」的標籤,代表BBC查證過的新聞(圖片擷取自BBC

 

而CNN透過記者組成的「新聞查證團隊」,專門來查證新聞的屬實與否,它把新聞的屬實性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

A.完全正確(True)

希拉蕊在北卡羅納州的一場演講中,提到黑人的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

VERDICT(查證後):經過CNN記者查證後,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黑人失業率為9.6%,而白人為4.6%,因此被歸類在完全正確。

B.幾乎正確(Mostly true)

川普批評希拉蕊,身為紐約參議員,卻沒帶給紐約更多工作機會。

VERDICT(查證後):根據CNN記者查證,希拉蕊在身為參議然的年間(2001-2008),以紐約雪城為例,雖然增加了5,029工作機會,但失業率從4.8%上升至6.7%。除此之外,在紐約濱漢頓、羅徹斯特分別少了3,600和5,600個工作機會,因此判定川普所言為幾乎正確。

C.部分正確,但會誤導民眾(True, but misleading)

希拉蕊在第三次辯論中,提到美國每年約有33,000人被槍殺。

VERDICT(查證後):但CNN記者查證後,在33,599的死亡人數中只有11,409人是被蓄意殺害,其他的是過失殺害或自殺。

D.完全錯誤(False)

川普在第二次辯論會中提到,希拉蕊的政策會讓美國所有人的賦稅大幅增加。

VERDICT(查證後):希拉蕊的政策是指徵收富人稅,年收入25萬美金(95%)以下,稅賦不會有改變,因此川普的言論被歸類於完全錯誤。

E.太複雜,無法證實(Too complicated)

川普在第二次辯論中,指控希拉蕊在2008年黨內初選時(與歐巴馬為競爭對手),用歐巴馬穿著索馬利亞服裝的照片,當作競選武器。

VERDICT(查證後):CNN記者查證後,並沒有確切證據可以證明,希拉蕊是否有把照片當作應選工具,因此被判定為太複雜,無法證實。

 

151014132240-fact-check-7-exlarge-169

(圖片擷取自CNN

 

3.用「新聞查證服務」了解健康與社會議題

除了政治議題外,國外一些媒體如factcheck.org和華盛頓郵報也關注其他議題。

Factcheck.org是一個無黨派、非營利媒體,專門查證不實的新聞或言論。如參議院少數黨領袖Harry Reid 曾說茲卡病毒會導致成人失明。經過fackcheck.org的查證後與詢問專業後,發現茲卡病毒對於成人只會造成嚴重的眼睛發炎,對於小孩才會有失明的可能。很明顯,Harry Reid誇大了醫學研究報告,造成了更多的恐慌,透過factcheck.org,民眾可以很快地分辨出「醫學事實」與「誇大」。

 

12345

(圖片擷取自Fact Check ORG

 

除了健康議題外,社會議題也會被查證。在第一次總統辯論前,6個支持墮胎合法化的組織,寄信給總統辯論會主持人,希望這個議題能被討論,在信中,6個組織一同提到,美國45歲以下女性有1/3曾有墮胎經驗。

但華盛頓郵報記者查證後發現,根據美國疾病管理與預防中心(CDC)2012年資料,15歲到44歲美國女性,「只有」699,202人有墮胎經驗,約占15-44歲女性的13.2%。因此斷定6個組織為了讓議題被加入辯論,誇大了統計數據。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各個領域的「專家」,和各種機構做的「統計數據」,但其中不乏濫竽充數的專家和數據。然而,一般社會大眾對於掛著「專家」頭銜的人所說的話,信任度是比較高的。此外,政客、藝人、名嘴也常在不夠了解「統計數據」的情況下,便妄下結論。因此透過「新聞查證」,能讓不夠專業精確的新聞無所遁形。

 

4.資訊爆炸,台灣該有「新聞查證」的機制嗎?

把「新聞查證」的服務帶回台灣來看,台灣不多媒體重視新聞的準確性,更沒有一個像「Fact Check」的標籤機制。

台灣媒體的亂象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A.引用外國媒體新聞,未經查證就登出。

2015年2月5號《蘋果日報》引用中東作家kaveri在Twitter上的照片和文字,關於在ISIS燒死約旦機師後,約旦國王可能御駕親征,攻擊ISIS本部。點閱率很快超過14萬,還有1,488個分享。但經約旦官方證實,約旦國王並沒有出征,而媒體隨意引用,造成錯誤資訊傳遞。

 

%e6%9c%aa%e5%91%bd%e5%90%8d4

(圖片擷取自蘋果日報

 

B.引用片面的言論

《壹電視》在2016年3月8號曾報導,霍金說2030年是世界末日。但這個新聞在2015年就已經被證實,霍金沒有說過這句話,這只是其他科學家推論2030太陽活動變小(黑子、閃焰)。

 

%e6%9c%aa%e5%91%bd%e5%90%8d3

(圖片擷取自壹電視

 

C.報導跟新聞無關的花邊資訊

《蘋果日報》在2016年11月2號曾發布新聞,關於李妍瑾與運將衝突的新聞,姑且不論誰對谁錯,新聞媒體卻引用PTT八卦版上,鄉民評論運將女兒內容,成為新聞,模糊新聞焦點。

 

44

(圖片擷取自蘋果日報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都接受到上萬則的新聞,而每一家媒體也都在追求「快」,而忘記了新聞媒體要「正確」的初衷。無奈的是,一般民眾根本無法確切的分辨,尤其當新聞引用了「造假」的統計資料或「片面」的專家言論。從外國媒體用「Fact checking」這個服務,來增加自己的公信力,台灣媒體應該考慮加入「新聞查證」的服務,避免「假新聞」繼續誤導民眾。

 

資料參考:

1.Google launched fact checking service.

2.Google News new function to tell right from wrong.

3.The introduction about fact checking.

4.BBC check the second president debate.

5.Debate fact check trump and clinton.

6.Does zika cause blindness?

 

推薦閱讀:

1.【三分鐘幫你讀】Google創投的「SPRINT衝刺計畫」,5天決定新創公司的命運

2.軟體是未來?Google逆勢操作重回硬體戰場的3大原因

3.如何打造黃金團隊?Google招募人才的8個重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