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力 社群經營

誰才會真心幫助女人?美國女性社群「The Wing」,在擠奶室中,給了女人翅膀

2019-11-29

我們的生活中,社群網站無所不在。但是,社群網站真的讓我們與朋友間更加親密了嗎?還是網站上的朋友數超過千個,能講心裡話的人不到1個?貼文上的按讚,究竟是一種客套,還是真誠的關心? 在社群中講錯話,就會被酸民攻擊?

社群網站虛無的互動模式開始讓人厭煩,老派的社交模式重新站上舞台。只是隨著新時代,呈現全新的面貌。

The Wing就是這一波「老派社交」回歸的指標案例。The Wing是美國的一個女性專屬社團兼共同工作空間。它2016年在紐約成立,如今已有13個分館,包括美國以外的倫敦和多倫多。雖然年費高達2350美元(約新台幣7萬元),仍有將近一萬人等著再候補名單等著加入。

不僅得到女人歡迎,The Wing也受男性為主的創投公司青睞。募資已進入C輪,總募資高達12億美元(約新台幣360億元)。投資者不乏頂級創投,或者美國知名企業家: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WeWork、美國線上(AOL)共同創辦人Steve Case、精品健身房Equinox CEO Harvey Spevak與社群健身SoulCycle創辦人Julie Rice。

通常獲得這種等級投資的公司,要具有規模化、爆炸性成長的潛力,如Facebook。但是一個經營實體的社團間共同工作空間,為何能得到這麼多資本的支持?他的吸引力在哪裡?

 

創新點:實體社團加共同工作空間,打造生活的「第三空間」。

 

本文有3大重點:1. 人們期待更深刻的社交模式,而不是虛無的按讚。 2. 集多項功能於一體的「第三空間」。3. 社團裡的人,決定了社團的質感。


1. 人們期待更深刻的社交模式,而不是虛無的按讚

曾經風光無限的Facebook在2018年開始踢到鐵板。不僅負面新聞不斷,許多使用者也開始減少Facebook的使用。無法在社群網站上感受到連結的溫度、Facebook淪為炫耀以及按讚的工具、社群上的你來我往淪為互相攻擊,自由的言論空間反而讓更多人不敢說話…等等的困擾,都代表了如今的使用者開始期待更深刻的社交模式。(同場加映:新年就要斷捨離!看如何戒掉你的「社群上癮症」

對深刻社交的需求,加上這兩年美國女性「Me Too」運動興起(針對一系列有權力的男性性侵女性、男女薪資不均等的議題進行的大規模示威運動),讓更多女性意識到需要團結一致、對外發聲,才能讓現狀有所改變。The Wing,正是結合了女性的社交需求以及爭取權利,在這波風口中順勢而起:會員會參加實體活動,會經常性的聚會,而不只是隱身於網路上。會員以在媒體與科技業任職的女性為主,也有醫生、律師、老師、音樂家等,平均年齡34歲。

 

Image result for The Wing

(Photo Credit: Fast Company) 

 

Image result for the wing women

(Photo Credit: Inc) 

 

其實,The Wing的模式在100年前的美國就存在。1910年代到1930年代,許多女性成立社團來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向政府爭取權益,如:在1920年女性投票權正式通過。社團內的會員不只是朋友,更是革命夥伴。在1930年,光紐約市的女性為主的社團,就超過600個。社團是動員群眾力量的利器,而後因為女性的權益逐漸普及,社團的力量的也慢慢示微。

而到了2016年,講求實體見面的社團再次崛起。只是這次,他們已經比100年前多了更多創新,不只是聚會的場所,也是共同工作空間。如舊金山的The Assembly提供女性專屬的共同工作空間暨聚會,還有健身中心、擠奶室;Double Union提供女性自造者(Maker)工作空間;The Ruby則是針對在藝術與創意領域工作的會員提供共同工作空間。(同場加映:共同工作空間為何這麽紅?解析WeWork真正賺錢的三個方法

 

2. 集多項功能於一體的「第三空間」

以前講到「第三空間」,人們想到的是星巴克,現在更有可能是像The Wing這種的新型態社團。

The Wing的裝潢從裡到外,很明顯的就看得出為女性族群服務:將近100坪(325平方米)的空間裡,以暖色調裝潢,明亮的像在室內裝潢雜誌上會看到的理想家居,有著長沙發、吧台、髮廊、個人置物間。也因為場景明亮討喜,隨處一拍都是值得上傳分享的照片。

這裡除了是一個女性限定的社團、共同工作空間外,還是一個結合工作、知性、休閒、育兒需求於一體的公共空間。例如:他們與美國知名二手書店Strand合作,提供女性相關或女性作者圖書借閱服務;提供飲料、酪梨吐司等輕食讓忙碌之餘的會員填飽肚子;淋浴間讓運動後的會員煥然一新;會議室與電話間讓會員可以心無旁騖地開會。

 

Related image

(Photo Credit: The Wing)

 

另外,The Wing還針對職業女性提供一系列的貼心服務,如化妝品試用、吹頭髮服務,甚至是附帶專業保母的小孩遊戲間,讓職業女性可以一邊專心工作、放心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

 

Image result for The Wing

(Photo Credit: TechCrunch)

 

3. 社團裡的人,決定了社團的質感

但說到底,一個社團的關鍵,硬體、服務都還是其次,關鍵還是會員社群夠不夠有吸引力。畢竟,讓人們願意付錢的,是找多更多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幫助自己成長的關係,而不是一個充滿酸言酸語的環境。這些,目前的社交網站做不到。

為了篩選更多志同道合的人,The Wing的申請表像是心理測驗加小論文的綜合體:你討厭哪些受大眾歡迎的電視劇?你最近最常重複聽哪首歌?你最欣賞的複雜的女人是誰?你在哪個電視劇角色中看到自己?這些問題,都是讓The Wing更清楚每個申請者的個性,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另外, 他們定期舉辦頻繁的知性演講、休閒活動,讓會員們有機會有更多對話,更深入的認識彼此、一起成長。如邀請前美國國務卿Hilary Clinton來到The Wing進行訪問(創辦人Audrey Gelman曾為Hilary Clinton的總統競選工作過,也是死忠支持者);紐約州參議員Kirsten Gillibrand與會員分享美國民主,與女性權益的下一步;跟第三方合作,播放以職業女性為主角的系列女性影展,也有輕鬆地如節慶插花等休閒活動,甚至還有睡衣派對。

 

(Photo Credit: Fortune)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創辦人的人脈才是真正形塑社團的磁鐵。創辦人Audrey Gelman公關出身,先前參與在Hilary Clinton的競選活動,也與知名女權倡導者、HBO影集<Girls>的創作者Lena Dunham私交甚篤。也因為工作、人脈,她與與民主黨女性政治人物、女權主義者間有良好人脈,也吸引諸多投入女性運動的專業人士成為The Wing的會員、投資人,如紅杉資本的合夥人Jess Lee(前Polyvore CEO),積極投入婦女運動的知名演員Kerry Washington。

成立兩年,The Wing如今從紐約下城出發,已經拓展到蘇活區、布魯克林,以及華盛頓、舊金山。建立了品牌忠誠度後,The Wing甚至發行起了自己的雜誌,以及自己的電商——印有The Wing Logo的產品,讓會員成為最佳的品牌代言人。而在融到了大筆資金後,The Wing將要擴展到歐美其他大城市,如洛杉磯、西雅圖、波士頓、芝加哥、倫敦與多倫多。

實體社團開啟的社群新實驗正要展開,或許也象徵人們厭倦了名為社交、實為炫耀的行為,開始反璞歸真的開始。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用創新案例改善工作與生活。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不錯過任何創新案例。

推薦閱讀:

1. 你有「社群上癮」症嗎?社群網站高層都不用自家產品?因為他們知道 不停滑手機的背後,是一場操縱人性弱點的遊戲

2. 上班也可以很有趣!矽谷新創讓辦公室變成「實體社群網站」

3. 紐約新創圈不能說的成功祕密:「夠好,但剛好」的產品+無與倫比的「氛圍」。兩個女生這樣打造出營收15億台幣的行李箱品牌,你也可以!

 

參考資料:

1.The Wing: Manhattan’s First All-Female Coworking Space And Social Club

2.The Wing’s Audrey Gelman On Building A Feminist Co-Working Empire

3. Women-only co-working space The Wing is launching an app to help its members stay connected

4. The Wing CEO Audrey Gelman: ‘We want to create a storytelling arc’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