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力 職場人際關係

找出「真兇」!連問五個為什麼!把「精實影響力」變成「職場影響力」

2022-05-26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創新點:「快速迭代優於偉大創意」,與其做出完美的紙上計畫,不如先用粗糙原型收集回饋、快速修正。

 

 

本文3大重點:1. 想避免做白工,先定義問題而不是忙著找出解決方案。2. 拋棄捨我其誰的「偉大創意」,重新打磨現有方案。3. 徵詢意見時要避免「是非題」,改用「選擇題」。

 

社會創新專家張安梅原先是矽谷科技人,他曾帶領Google的手機工程團隊,在三年內將業績從五千萬美元提升到十億美元。在長達20年的科技職涯中創造高峰後,他帶著科技業的創新方法和領導經驗投身非營利組織,致力於解決世界各個角落的艱困挑戰。

這本《精實影響力:非營利組織的創新》是張安梅從過往豐富經歷之中萃取出來的精華,書中闡述了非營利組織中的社會工作者如何解決每天都得面對的挑戰:救不完的弱勢、快用光的資金以及不斷改變的政策;而身在職場的我們,每天也得處理做不完的工作、快截止的期限以及不斷改變的需求。我們可以從《精實影響力:非營利組織的創新》這本書中獲得哪些啟發?

 

1. 想避免做白工,先定義問題而不是忙著找出解決方案

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有限,因此無論是人力、金錢都必須要花在刀口上,明確定義出要解決的問題,再投入資源量身打造、對症下藥非常重要。如此才能避免從外人的角度看問題,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懂得別人的真正需求。

 

(圖片來源:Pixabay)

 

書中舉了幾個例子:原先想幫當地提振農產以改善貧窮,卻發現鄉民們只想去找城裡的工作;或是忙著規劃課程提升女孩的教育程度,但實際上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衛生棉之類的生理用品。

因此,「讓當地農夫學習新的農耕技術」成了偽命題、「讓當地居民收入增加50%」才是真命題;「改善課程內容」成了偽命題、「提供生理用品讓女孩正常上學」才是真命題。

而我們在職場上會遇到的現實是:專案目標、主管期望和自己認為的優先目標常會互相衝突,忙著解決「不是問題的問題」造成的後果是讓大家有加不完的班、開不完的會。

如何找出「真兇」?書中用豐田集團知名的「連問五個為什麼?」為例,讓原先想要解決紅毛猩猩保育問題的金莉娜(Kinari Webb),最後成為「和諧健康」組織創辦人,先協助雨林區居民改善醫療條件,讓砍樹維生的家庭減少將近九成,紅毛猩猩的生存危機隨之迎刃而解:

為什麼紅毛猩猩數量減少?因為棲地減少。

為什麼棲地減少?因為居民砍森林。

為什麼居民要砍森林?因為要籌錢讓家人長途就醫。

為什麼就醫負擔高?因為當地沒有醫療診所。

為什麼缺診所?因為地處偏遠、政府漠視,民間機構也沒有利因。

聰明的讀者們,準備好把「連問五個為什麼?」應用在工作上了嗎?《創新拿鐵》也曾寫過一篇文章,教你如何善用每天上班的黃金72分鐘:〈最新調查:上班8小時,只有72分鐘在做重要的事!這4種方法,讓我們在分心事務下,仍然準時完成計畫!

 

2. 拋棄捨我其誰的「偉大創意」,重新打磨現有方案

許多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的發起人執著於提出前所未見的偉大創意,藉此吸引贊助者投資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然而,對「擴大影響力」的終極目標而言,重新打造「偉大創意」不見得會提高成功的機率,採取驗證過有效的現有方案再加以調整,反而可以承受更低的風險,同時帶來更高的公益價值。

 

(圖片來源:Pixabay)

 

在商業世界裡也有類似的例子:搜尋引擎並不是Google發明的、社群網站的概念也不是臉書先想到,但這兩家公司基於現有概念,不斷改善演算法和用戶體驗,卻一路發展成龍頭企業。

套用到職場上,就體現在「建構式思惟」和「學習型思維」之間的差異:

「建構式思惟」要求提前規劃專案需要的活動、預算和人力配置等所有細項,並按照計畫一一執行。運氣好,一步到位;運氣不好,人仰馬翻。

「學習型思維」先用最少的資源驗證想法,再根據回饋進行修正、再實驗,過程中隨著規模成長調整資源投入,萬一苗頭不對,隨時可以喊停解散。

本書中有兩個懷抱相同願景:「解決水資源不足」,結果卻天差地別的例子:

遊戲抽水機(PlayPump)」是一項有著「偉大創意」的專案:發起人Trevor Field計畫在全非洲缺水地區架設四千座旋轉木馬讓小孩推著玩,旋轉木馬產生的動力會將地下水抽進水塔儲存,以這樣的方式取代費時費力的手動幫浦,解決當地的缺水問題。

這個概念引起各方興趣,Trevor順利募集了1640萬美金,也真的在莫三比克設了幾座會抽水的旋轉木馬。不過,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抽水旋轉木馬漸漸廢棄,因為小孩發現要推動旋轉木馬有夠累,很快就失去興趣,媽媽們也覺得木馬推起來比手動幫浦還累。最終,這些木馬抽水機花了數千萬美金,卻什麼忙也沒幫上。

「普拉西設計公司(Proximity Designs)」創辦人夫婦Jim Taylor和Debbie Aung Din也在緬甸和當地小農一起打拼,試圖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脫離貧窮。為了提高農地的產量,首要之務就是解決灌溉問題:農夫們買不起昂貴的市售抽水幫浦,所以得要每天來回河邊和農田挑水。於是,Taylor和Din發揮的長才,做了簡單的抽水幫浦原型讓農夫試用,一邊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斷改良,最終設計出一套更便宜、更容易使用的腳踏式活動幫浦,幫助當地農夫年收入平均增加了250美元!

這類「願景不變,策略可以改變」的概念在書中有更多精彩實例,留待讀者細細品味。《創新拿鐵》也曾介紹過一位學習型思維的高手,就算不會寫程式也錄取臉書工程師!〈不懂寫程式卻能進入臉書當工程師?用這3個問題、2個技巧,你也能在任何領域如魚得水!

 

3. 徵詢意見時要避免「是非題」,改用「選擇題」

「d.light」是一間美國的社會企業,他們用太陽能電池和LED製作出低成本的照明燈具取代昂貴且危險的煤油燈,致力於照亮貧困地區的每個角落。

在創業初期的需求調查階段,d.light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只拿出一種燈具尋求建議的「是非題」,當地居民幾乎沒什麼負面評價;當問題展開成三種不同燈具之間的「選擇題」時,居民竟然熱切分享他們對不同燈具的喜好。

 

(圖片來源:Pixabay)

 

 

藉由提供「選擇題」,d.light打破了許多先入為主的盲點:他們原先以為貧困地區的居民也和歐美家庭一樣喜歡在家中採用暖色系燈光,但調查發現他們反而喜歡冷色調照明;因為暖光讓他們想起傳統的煤油燈、冷色光卻讓他們有置身於都市的感覺。

把場景切換到辦公室的日常,若在討論中只提出一種方案,與會成員只有回答「好」或「不好」的空間,考量到負面評價或許會令人傷心,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善意的謊言」;但若把是非題換成選擇題,至少能從眾人喜好獲得建設性回饋。

《創新拿鐵》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教你如何成功用「選擇題」說服主管接受你的提案:〈有好想法但得不到主管的支持?想說服主管,先問自己這六個問題!

 

除了本文提到的三點職場能力之外,《精實影響力:非營利組織的創新》全書還有更多豐富實例,以多面向的分析角度剖析非營利組織如何面對失敗、如何擴張影響力、如何說服投資人,推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如同作者結語所勉勵:「從大處著眼,從小規模做起,努力不懈追求影響力」!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用創新案例改善工作與生活。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不錯過任何創新案例。

參考資料:

1. 《精實影響力:非營利組織的創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