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力 第13:設定「KPI」和目標

WeWork為什麼值470億美金?共同工作空間超越「包租公」的4個秘訣!

2018-08-24

創新點:用數據把空間出租效率提升100倍,是共同工作空間真正賺錢的秘訣。

 

本文四大重點:1. 把酒店模式,帶進商辦市場 2. 立體3D建模,讓空間設計比傳統更加精準 3.用社區數據,找出最好設點的位置 4.善用機器學習,預測會議室使用量。

 

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最近又熱了。在大陸,「WeWork」中國分公司融資5億美元(約150億新台幣),成立才一年多的中國共享工作空間「夢想加」融資3億人民幣(約13.4億新台幣)。在台灣,競選市場連任的柯文哲都把競選總部設在共享空間中。而「WeWork」總公司的估值,在得到「軟體銀行」前後共105億美金的投資後,已衝到470億美金!

但說到底,共享工作空間就是一份「包租公」的生意—跟隔壁阿姨出租房子,沒有太大區別。為何投資人紛紛看好?到底,共享工作空間賣的到底是什麼?(前情提要:看看WeWork的共同工作空間,究竟長什麼樣子?

 

1. 把酒店模式,帶進商辦市場

共同工作空間成功的關鍵,不在擺擺幾張桌子這個模式真正顛覆的地方,在於「將酒店模式帶進商辦市場」。

什麼是酒店模式?就是跟房東簽長約(或是自己的房子),自己當二房東,把房間用高價「短期」出租給房客。成功方程式很簡單:租單位越多、每單位面積租金越高,總營收越高。

租過房子的人,都會知道房東賺錢的手法:把一間公寓隔成好幾間小房間,增加出租單位;做些裝潢,來提高單位面積租金。WeWork 就是把成功方程式做到極致。

WeWork 的標準規劃是,平均每人的可分配到約1.4坪(50平方英尺),但在美國商辦市場,平均每人分配的可是7坪(250平方英尺)。這樣的坪效,讓 WeWork 營運毛利就可達30%至40%。

WeWork 縮減空間,卻不會令房客覺得擁擠。秘訣就在用新科技讓空間運用更有效率。

 

(圖片來源:王文華)

 

2. 立體3D建模,讓空間設計比傳統更加精準

如 WeWork 2015 年併購了一間擅長建立建築物 3D 立體模型的科技公司 Case,可以把新簽約的空間進行掃描、建立地圖。Case 的技術每小時可掃瞄完一層樓,讓實體的裝潢團隊可瞭解實際的面積、窗櫺、門大小、牆面厚度,甚至是管道系統,這些的細部測量,都讓空間設計更加精準,讓 WeWork 可以兼顧寬廣的公共空間、充足的會議室、明亮採光,以及提高坪效。

利潤,就是藏在這些細節裡。這些細小的空間運用,背後都是大錢特別在老舊建築中,雖然會有建物圖或空間配置圖,但還是有可能跟實際狀況差個一兩寸,嚴重的可以導致桌子尺寸不合,影響到最後的營收表現。

Case 的建築物 3D 立體模型就提升了WeWork的空間使用率15%到20%,同時減少了10%的建築成本。(同場加映:看Amazon如何運用數據設計無人商店

 

(圖片來源:王文華)

 

3.用社區數據,找出最好設點的位置

WeWork 與傳統商辦出租不同之處,還跟辦公室地點、總數大大有關。「當WeWork在城市裡開設越多點,會員的取消數目就會減少。」WeWork 總裁 Artie Minson 說。原因是會員可以在任一地點工作,捨不得取消。

國際大創投最看重的指標,就是快速、精準地開設新的 WeWork 辦公室,讓用戶能否「指數型成長」。

在拿到巨額融資後,WeWork 每個月都增加1.4萬到2.8萬坪的新空間。擴點要如何又快、又好,傳統做法靠房仲、WeWork 作法則是靠科技。

WeWork 和一家專精於社區數據搜集的科技公司 Factual 合作,把不同地點依據咖啡店、購物便利性、餐廳、酒吧、酒店、健身房數量…等資料進行評分,挑選出最合適的地點。也因為透過數據分析、快速找出最合適的地點,如此高的營運效率讓 WeWork 很快速就能簽下新空間,並且招攬進駐用戶。2017 年到 2018 年,WeWork 的空間地點成長了64%。(同場加映:這間公司用數據分析,把自創的垃圾桶賣成暢銷品!

 

(圖片來源:Wikipedia)

 

4.善用機器學習,預測會議室使用量

據點的快速成長,不僅是大幅降低會員取消的風險,還帶來另一大好處:數據。

隨著不同據點開放、會員招募,WeWork 蒐集了越來越多不同大小、類型、地點的辦公室的客戶數據,如會議室使用率。接著,他們就用機器學習去預測:在即將新開的辦公空間中,這種空間大小、地點的會議室使用率為何?大約會有多少會員?

這個預測是決定裝潢的關鍵因素,這會影響到要隔出多少間會議室,甚至是安裝多少支電話。機器學習的預測,比人為的預測的精準度高出40%,讓 WeWork 能更有效地安排裝潢與採購,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創造出額外利潤。

共同工作空間吸引創投砸錢,因為工作型態的改變,以及 WeWork 等公司用數據顛覆傳統包租公的作業模式。「大數據」這個詞彙雖不像無如前幾年般火熱,但用數據顛覆既有做法,仍是傳統行業翻身之道。(同場加映:看看這家公司如何用數據革內衣產業的命!

每個行業的革命,依然前景可期。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用創新案例改善工作與生活。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不錯過任何創新案例。

參考資料:

1. WeWork’s $20 Billion Dream: The Lavishly Funded Startup That Could Disrupt Commercial Real Estate

2. Is the Coworking Market Over Capitalized?

3. As WeWork Acquires CASE, the Future of Office Design May Start Today

 

推薦閱讀:

1.做內容除了賺廣告費,還可以觀察使用者行為!看Buzzfeed如何從內容淘金,一路賣童書、食譜、智慧電磁爐,連垃圾桶都能賣到缺貨!

2.「無人商店」讓你「拿了就走」!看 Amazon Go 如何靠收集數據,改善營運

3. 她買了500件內衣、開了試穿派對、分析出6000種胸型、打造一輛內衣試穿車。看這位創業家怎樣用「數據」,顛覆內衣產業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