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東西電商霸主對戰東南亞!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搶奪新興市場!

2016-12-03

還記得不久前大家才喊著台灣要前進東南亞,打一場跨境電商之戰!但如今,中國的阿里巴巴和美國的亞馬遜都同時把目光望向了這塊新興市場,到底東南亞有什麼樣的魅力和商機,讓大家一股腦得都往那裡衝,而這兩大電商巨頭又看見了什麼?

 

原文出自《Inside》,原標題: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兩大電商決戰東南亞!Inside是從幾位網路從業人員的共筆部落格起步,至今已成為台灣報導創業與網路的重要發聲角色。

 

一場關於在東南亞線上購物的戰爭正在開打,而這場戰爭,一邊是可謂祖師爺級的線上購物網站美國亞馬遜,另一邊則是中國重量級的電商業者阿里巴巴。

由馬雲所主導的阿里巴巴一直以來都對於佈局東南亞有著積極的作為,而同時間,亞馬遜則傳出正準備進軍東南亞市場, 可能明年會在新加坡發展電商業務 !

其實這場東南亞之戰,並非兩家公司第一次相碰廝殺,因為就如同阿里巴巴揮軍美國,亞馬遜殺向中國,甚至是兩家公司都紛紛把業務推向印度一般,雙方早就在世界各地纏鬥好幾回合了。

但這一次,雙方各自的勝算又是如何呢?

 

不同的商業模式

雖然這兩家公司已分別是電商圈裡的老大哥,但其實他們的商業模式卻截然不同。

Jeff Bezos 創立的亞馬遜,擁有自己的倉庫,透過直接向消費者出售產品賺取利潤。

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則比較像是線上市集,其旗下最大的網站「淘寶」,是一個提供買家和賣家進行交易的平台,其運作模式類似於 eBay。他們不從每一筆的銷售當中抽取佣金,而是直接向賣家出售廣告,比方賣家如果想要自己的商品搜尋排名位在前面,就必須付錢。

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還有提供大型零售商進駐的天貓,以及市場鎖定海外,專門提供其他國家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而也由於阿里巴巴不需要經營管理自己的商品庫存,這也讓他們更加容易進行對外進行擴張。

在過去的幾年裡,亞馬遜正慢慢逐漸轉換成為開放的交易平台。現在,許多賣家可以把自己的貨物先囤在亞馬遜的倉庫裡,藉此縮短送貨給買家的時間。

目前, 阿里巴巴在中國已佔了其國內線上購物市場銷售量的 80%; 亞馬遜則在美國佔了 60%,由於這兩大電商巨頭均在自己國內的市場上擁有很高的市佔率,所以他們會積極向海外擴張,看來也是合情合理。

而這也正是為什麼雙方會為了新領域相互競逐搶奪,其中更包括在對方的家鄉市場裡。

像是 阿里巴巴就在美國推出其雲端計算服務阿里雲 ,與亞馬遜的 AWS 相互較勁, 甚至還投資了幾家美國公司 ;而 亞馬遜則在中國推出 Prime 會員方案,以及一系列免費或低價的影片、音樂等服務資源 。然後是印度,亞馬遜在印度市場同樣與阿里巴巴投資的 Paytm、Snapdeal 和印度的電商龍頭 Flipkart 針鋒相對。

 

大戰一觸即發

如今,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這兩大電商巨頭的大戰正逐漸蔓延到擁有 6 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目前在這塊市場上,東南亞的線上購物只佔零售的 5%,不過在智慧型手機使用比例的成長和中產階級的崛起之下,網購的比例將有望隨之大幅成長。

當然,這不會是場容易的戰爭,畢竟位處東南亞的國家眾多,每個國家各有各的差異,連帶影響了這塊市場的多樣化與破碎化。而這也同時意味著當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想要打進東南亞這塊市場時,他們得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做出不同的市場策略調整。

諸如此類的挑戰,就包括像是每個國家的進口規定不同、貪汙猖獗,以及基礎建設不足導致的貨物運輸緩慢且運費昂貴等。尤其,要是又遇到像印尼和菲律賓這種由數千個島嶼聚集而成的國家,貨物的運送可能又會變得更加緩慢。

不過看起來阿里巴巴並不擔心這些問題,因為馬雲的科技帝國知道前進東南亞的秘訣:收購。

馬雲手上主要負責行動錢包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即 投資了新加坡的 Fintech 新創公司 M-Daq,而其為電子商務所推出的外匯產品,預計將可降低跨境交易時的成本。不僅如此,就在本週, 它還投資了一家泰國的支付新創公司「Ascend Money」,目前 Ascend Money 的業務範圍除了泰國,還包括有印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

此外,看準新加坡郵政在亞洲運送包裹的豐富經驗,阿里巴巴也收購了其股份;另一頭在購物端, 阿里巴巴則先是獲得了德國網路公司 Rocket internet 旗下的電商平台 Lazada 集團控股權 ,爾後 Lazada 又收購了新加坡線上商城 Redmart。

Lazada 有「東南亞的亞馬遜」之稱,目前是東南亞六個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新加坡的領軍者;而 Redmart 本身則擁有自建倉庫和強大的送貨能力。而在有了這些當地企業在背後支持,阿里巴巴這家中國公司顯然已經具備了很好的主場優勢。

據瞭解,今年年初,亞馬遜也曾經希望以 Redmart 作為進軍東南亞的跳板,但顯然後來雙方談判的結果以失敗告終。

本週根據 TechCrunch 報導, 亞馬遜將會在 2017 年第一季正式在東南亞推出其服務 。該篇報導的內容亦指出,亞馬遜屆時將首先選擇在消費者的消費水準和消費文化都比較近似於西方市場的新加坡,作為開端。其內文也提到,目前亞馬遜正持續悄悄地進行資產收購,包括冷藏車和人員的招募等。而如果此項消息屬實,這家美國電子零售商看起來正打算要在東南亞從零開始,且這些冷藏車似乎也暗示著亞馬遜在當地會最先推出的業務可能就是 AmazonFresh。

 

誰的口袋深?

兩相比較,兩家公司都是很會賺錢的,只不過亞馬遜開始賺錢卻是近期的事。

在 2016 年第三季,阿里巴巴的的營收為 50 億美元,淨利為 11 億美元。

同一時期,儘管亞馬遜的營收為 327 億,看起來比阿里巴巴表現亮眼,不過亞馬遜的淨利卻只有 2 億 5200 萬。儘管如此,但該公司的獲利還是有連續六個季度都是有賺錢的。只能說其實一直以來亞馬遜都是以放長線著稱,他們多年來都不賺錢,因為對他們來說,市佔率的重要性是大於獲利和再投資。

目前亞馬遜營收來源主要來自他們的商店、Prime 和 AWS,而阿里巴巴則因為經營方式的多樣化,包括廣告交易、抽佣,以及 其他投資項目 等,在面對經濟動盪所容易帶來的高風險較不容易受影響,甚至能夠成為他們進攻東南亞很好的助力。

總結來說,阿里巴巴多虧了此前的投資和各種準備,至少目前在東南亞市場是佔上風的,不過有鑒於雙方在電商和物流都很有經驗、走的是規模經濟,且都擁有足夠雄厚的資金等,只能說東南亞這一戰,必定會是一場血戰。

 

推薦閱讀:

1.前進東南亞?新加坡創投給創業家的4點建議

2. 模仿創新者再賣回給創新者,Rocket Internet成功的3要素

3.一再加碼,貝佐斯可以改變印度電商市場風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