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他擁有百萬粉絲,但花光儲蓄拍的影片只賺到 100 美元!這位不懂生意的音樂人,將「網紅」賺錢平台打造成 10 億美元的公司

2021-03-12

在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有出名的機會。在台灣,擁有百萬粉絲的 YouTuber 就有接近 100 人。但並不是每位網紅都能夠單靠 YouTube  廣告過日子。來自美國的藝術家 Jack Conte 因為自己砸大錢拍的影片只能帶來微薄的廣告收入,決定要為藝術家們打造一個能夠創造穩定收入的平台,於是和大學室友一起創辦了 Patreon!

 

創新點:粉絲們願意持你的錢,可能比你想像的多!

 

本文 5 大重點:1. 出生音樂世家的他,每月可在 iTunes 賣出 30,000 首歌。2. 自己做的事情不變,卻因為「系統」改變而影響了收入。3. 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或許正是能「互補」的創業夥伴。4. 簡單的想法要成功,只能夠靠比別人更快提供服務。5.「病毒行銷」讓藝術家們紛紛加入 Patreon。

 

1. 出生音樂世家的他,每月可在 iTunes 賣出 30,000 首歌

Jack Conte 於 1984 年出生在美國舊金山,父親是一位爵士樂鋼琴家,母親是一位爵士歌手。從小的耳濡目染,讓 Jack 六歲就開始學習彈鋼琴,而且還是彈奏「藍調」音樂。這也讓 Jack 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自己的音樂才能有信心,知道長大後能夠靠這個技能過活。

沈迷於音樂並沒有影響 Jack 的課業。他對於音樂以外的科目同樣抱著濃厚的興趣,導致他母親需要每天逼他放下課本去睡覺。也因為這樣的努力,他在中學畢業後,成功的進入了史丹佛大學就讀音樂系。

2006 年,從史丹佛畢業的 Jack 開始了他的藝術家生涯,將創作的音樂放上 iTunes Store 中售賣。在 2008  年,他和女朋友 Nataly Dawn(現在的妻子)組成了兩人樂團 Pomplamoose(源自於法文葡萄柚 pamplemousse,Nataly 小時候在法國住過,所以精通法文),同時也開始拍攝影片上傳到 YouTube,增加他們的知名度。除了原創歌曲,Pomplamoose 也翻唱很多知名的歌曲,並加上自己的創意與編曲。

 

圖說:Jack 和 Nataly(圖片擷取:Jack 的 IG

 

2010 年,他們翻唱 Lady Gaga 的《Telephone》在 YouTube 上得到非常好的反應(超過 960萬次觀看)。之後翻唱碧昂絲 (Beyoncé) 的《Single Ladies》也同樣大受好評(超過 1100萬次觀看)。於是,Pomplamoose 累積了大量的粉絲,這也導致他們的音樂大賣,也開始舉辦小型的演唱會。

 

影片:Jack 和 Nataly 翻唱碧昂絲的《Single Ladies》

 

他們在巔峰時期每月在 iTunes 的銷售量高達 30,000 次,加上沒有任何經紀公司,所以每月都有約 22,000 美元(約新台幣 62 萬)的收入。但好景不常,2011  年 Spotify 正式在美國提供服務,顛覆了整個音樂產業。

(同場加映:你在用 Spotify,但你聽過它的故事嗎?請看:10年打造串流音樂王國!Spotify成立至今的5大里程碑

 

2. 自己做的事情不變,卻因為「系統」改變而影響了收入

由於 Jack 和 Nataly 所拍攝的影片都是親力親為。不管是彈奏樂器、唱歌、佈景、拍攝、剪接、後製都是自己動手,所以在賺到了錢後,Jack 就貸款買了一間房子,並在內建置了自己的錄音室,將它當成 Pomplamoose 的基地!

隨著 Spotify 的興起,Jack 發現他的收入變少了!之前每個人會花 1.99 美金買一首音樂,但現在聽他音樂的人雖然變多了,分到的錢卻比過往少很多。這讓有了房貸壓力的 Jack 感覺非常困擾。

更讓 Jack 困擾的是,身為一名音樂人他做事的方法完全沒有改變,但卻因為完全不能控制的「系統」改變了,他的得到的回報就不同了。為了要彌補收入的落差,Jack心 開始販賣 Pomplamoose 的衣服和帽子。但這讓他覺得沮喪,因為這不是他擅長的,而且他不覺得這些商品有任何「特別」之處,不像他的音樂是獨一無二的。

 

圖說:Pomplamoose 的帽T(圖片擷取:HELLO,

 

Jack 只是希望享他音樂的人能夠確實的付費,所以他非常喜歡 iTunes 的模式。在這個時候,一位住在他家的朋友分享了一個 Jack 完全沒有聽說過的平台:Kickstarter。這位也是音樂人的朋友在 Kickstarter 上啟動了一個募資專案,為他想要製作的專輯募得了約 12,000 美元。

(同場加映:Kickstarter 的成立,原本也是為了支援藝術家。請看:他不懂科技、不會募資、從辦音樂會得到靈感,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群眾募資網站!這位華人音樂家,重新定義成功的方法!

最讓 Jack 感動的不是錢的多寡,而是他朋友的粉絲們聚集起來,用錢支持他們喜歡的音樂人,讓他可以製作一張他們想要的專輯。Jack 的女友 Nataly 馬上就行動了起來,在 Kickstarter 上為他自己的個人專輯開了一個募資專案,最後募得了 104,000 美元。

但 Jack 沒有使用 Kickstarter,他不想要粉絲們給予一次性的支持,而是希望每月能夠有穩定的收入,因為他是每月不停的創作。當時,Jack 寫了一首他自認為非常「屌」的歌,因此正忙著用它來拍攝一個以「星球大戰」的「千年鷹」為背景的影片:Pedals(踏板)。

影片中不但有千年鷹的駕駛艙,還包含複雜的輸送帶、升降梯、以及兩台真正的機器人!Jack 為了要確保所有東西都「如他所想像的」,因此堅持要在家中自己搭建整個拍攝場景。沒有建築經驗的他,每天跑到五金店去購買各種材料,最後在連續 50 天工作 16 小時後,完成了心目中的場景。接著他找來了攝影團隊,花了 3 天每天工作 19 小時將影片拍出來。

 

影片:Jack 介紹 Pedals 的拍攝過程

 

但 Jack 忽然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支影片花了他約 10,000 美元,而他銀行的存款已經見底了!

 

3. 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或許正是能「互補」的創業夥伴

在驚覺自己沒有錢後,Jack開始思考要如何靠著這支影片賺一點錢。最初他想要將影片上傳到 YouTube,靠著千萬次觀看來賺一些廣告費。但過往的經驗告訴他,一支影片平均的廣告收入大約只有 100 美元,根本入不敷出。

此外,他對目前這個「系統」感到非常不滿意,因為它讓藝術家們費盡心思的成果只能夠帶來 100 美金的收入,然後他們又要開始下一個創作。於是,他開始思考是否有辦法為藝術家們提供應得的報酬,好讓他們可以安心創作。

於是,在一個週日的下午,Jack 在廚房的餐桌上開始設計一個類似 Kickstarter,但能讓藝術家每月都收到錢的系統。他也參考了線上其他可以每月收取會費的「會員」平台。最後,他將心中所想像的畫在 40 張白紙上。這就是 Patreon 的第一版設計。

身為一名音樂人,Jack 完全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所以,他打電話給在史丹佛求學時的室友 Sam Yam,約他見面。

 

圖說:Jack 和 Sam (圖片擷取:Medium

 

Sam 和 Jack 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背景。他在史丹佛念的是資訊工程,而且還是碩士生(念碩班的推薦信是矽谷教父 Marc Andreessen 寫的)。他一畢業就開始創業,創辦的社交軟體 Loopt 在 2006 年被收購後,他又創辦了廣告平台 AdWhirl。AdWhirl 被 Google 收購後,Sam 在新創孵化器 Dogpatch Labs 待了一段時間。在那裡,他就坐在 Instagram 創辦人 Kevin Systrom 和 Mike Krieger 旁邊,親眼目睹 Instagram 從無到有的過程。

(同場加映:想要知道 Marc Andreessen 的豐功偉業?!請看:他創辦Netscape,投資臉書和IG。這位因軟體而致富的矽谷教父,如今為什麼強調硬體的價值?

擁有豐富創業經驗的 Sam 在和 Jack 在2013 年 3 月 6 日見面後,馬上覺得這是一個超棒的想法。成長於美國匹茲堡 (Pittsburgh) 的 Sam 從小就在父母的中餐廳幫忙,也彈得一手流暢的古典鋼琴。他沒有選擇在音樂的道路上發展,但依然對這方面保有濃厚的興趣。在聽了 Jack 的想法後,他馬上就想到這也能幫助幾位他正在追蹤的音樂人。

於是,他們兩人決定要各佔公司 50% 的股權,一起開始為 Patreon 打拼。

 

4. 簡單的想法要成功,只能夠靠比別人更快提供服務

在電話溝通時,Jack 曾經問 Sam 他們是否需要先簽訂一份保密協定。但 Sam 說:「想法並不值錢,重要的是如何執行」。但在和 Jack 見面後,Sam 知道這個想法並不複雜,很容易就能夠被其他人抄襲。於是在會面結束時,換他再三叮囑 Jack 不要和任何人討論這個的想法。

回到家後,Sam 馬上手開始撰寫 Patreon 的程式,因為從過往的經驗中他知道,成功的關鍵在於比別人更快推出一個可用的服務。最後,Sam 一個人只用了 3 個月就將第一版的 Patreon 開發完成(根據 Jack 的回憶,Sam 在那段時候幾乎沒有睡覺,他累了就趴下休息 15 分鐘,然後就逼自己繼續開發)。

(同場加映:「行動快速,離勝利就只剩一半了」,想要知道為什麼 Sam 那麼在意速度?請看:LinkedIn創辦人告訴你,企業成功關鍵在於「閃電擴張」

 

圖說:Sam 在努力撰寫 Patreon 的程式(圖片擷取:Jack 的 IG

 

開發完成後,Jack 開始準備將 Patreon 推出市場。最初,他期望 Patreon 在一開始就有一定數目的藝術家在使用,讓一般人有更多可以「支持」的對象。但他拜訪了 40 位藝術家,沒有一個人願意加入。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相信 Patreon,但 Jack 認為更大的原因是藝術家不好意思向支持者伸手要錢。

雖然沒有人願意加入,Jack 還是決定要依照計畫進行。在 2013 年 5 月 7 日,Patreon 正式開始提供服務,而最初上面只有 3 位藝術家,就是 Jack、他女友 Nataly 、 以及住在他們家的那位朋友。

為了宣傳 Patreon,Jack 在他的「Pedals」影片後面加了一段呼籲,請求願意支持他的粉絲們使用他建立的新平台,每個月贊助他,好讓他可以持續創作。然後,他將影片上傳到 YouTube。

 

影片:Jack 嘔心瀝血創作出的 Pedals,以及他對粉絲們的呼籲

 

5. 「病毒行銷」讓藝術家們紛紛加入 Patreon

在啟動前一天晚上,Jack 在家裡思考要提供多少種方案讓粉絲們訂閱。一開始,他的規劃是 3 個方案:每月支持 1 美元的可以看到 Jack 只上傳到 Patreon 的影片,以及優先購買他的演唱會門票。每月支持 3 美元的粉絲,除了擁有 1 美元的所有福利,還可以額外看到 Jack 特別拍攝的「影片製作教學」。而每月支持 10 美元,則可以參與 Jack 每月在 Google Hangout 舉辦的「見面會」,和 Jack 以及其他 10 美元支持者一起聊天。

最後,Jack 決定要多加一個每月 100 美元的方案,選擇這個方案的人,每月可以有一次機會和 Jack 在 Skype 上一對一的聊天。Jack 相信不會有人選擇這個方案,但他還是想要將它放上去。

殊不知在 Patreon 開始營運後,Jack 發現竟然有不少的粉絲選擇了 100 美元的方案!而支持者們平均每月支持他 7 美元,這個數字遠高於 Jack 最初的想像。他認為,粉絲們應該願意花 1 美元,3 美元就應該有點困難了,沒想到最後竟能夠到 7 美元。

數週後,Jack 從 Patreon 得到的訂閱費已經高達每月 5,000 美元。一年後,他的年收入更來到 10萬美元。很多原本有追蹤 Jack 的藝術家看到他竟然可以年入數十萬美金,也紛紛的加入 Patreon。而這些藝術家又吸引了更多的粉絲和藝術家們到 Patreon 來。

在這樣一傳百的「病毒行銷」下,Patreon 成為了音樂人、畫家、播客、以及各種網紅們熱愛的平台。目前,Patreon 上聚集了 20 萬名內容創作者,每月處理高達 500萬筆的交易。根據 TechCrunch 和 Forbes 在 2019 年的估計,Patreon 價值已經高達 10 億美元,正好和 Patreon 每年給創作者的總額一樣。

(同場加映:不知道「病毒行銷」是什麼?請看:如何做到一傳十十傳百的行銷?「病毒行銷」的5大技巧

 

圖說:Sam、Jack 和 Patreon 團隊(圖片擷取:Forbes

 

對 Jack 來說,為了要讓 Patreon 持續發展,他需要犧牲他自己創作的時間,是一個痛苦的決定。畢竟,從小就決定要當藝術家的他,沒想到最後竟然成為了年少時最不願意當的生意人!

但看到 Patreon 能夠為藝術家們帶來穩定的收入,也讓 Jack 覺得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

(同場加映:看完了這篇想要知道更 Patreon 的商業模式?那就不要錯過這篇:想要「斜槓」卻找不到可以一展拳腳的平台?只要你敢秀、有創意,這家「獨角獸」的「粉絲訂閱」機制讓你收入無限!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用創新案例改善工作與生活。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不錯過任何創新案例。

推薦閱讀:

1. 麥特戴蒙演《縮小人生》,他開「全世界最小的博物館」。他的募資成功,教我們如何動員群眾追求非主流的夢想

2. 婚禮預算也可以群眾募資!這家華人創辦的婚宴送禮網站,教我們怎樣「靠顧客來經營公司」

3. 當媒體都在做「懶人包」,她打造「勤奮盒」!看這位記者如何把國際新聞,包裝成一個又一個「潘朵拉寶盒」

 

參考資料:

1. Patreon: Jack Conte and Sam Yam

2. Jack Conte, Patreon, and the Plight of the Creative Class

3. The founding story of Patreon

4. Jack Conte, Patreo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